历史虚无主义是如何“考察”历史的?(2)

历史虚无主义是如何“考察”历史的?(2)

—— 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军

历史虚无主义完全走向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反面,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例如,对于中国革命,历史虚无主义以革命中有流血、牺牲的现象,指责革命“造成社会的动荡”、“是对文明的破坏”,从而否定近代中国革命在本质上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中华民国,历史虚无主义为否定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民国时期一些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和思想言论自由,对民国时期进行浪漫描绘和温情缅怀,却无视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时期,无视同为大学教授的闻一多、李公朴被杀,马寅初被关押的遭遇,是典型的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评价毛泽东,只看错误、不见成绩,甚至捏造“史实”,对毛泽东的政治活动、思想观念、家庭婚姻和文才武略进行全方位抹黑;评价新中国,对改革开放前30年也是全盘否定。这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背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颠倒了主流与支流。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分析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上,马克思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杨军:阶级和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是外界强加给历史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根据原始社会解体、社会分化出阶级、产生阶级矛盾的事实,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列宁指出:“法国复辟时代就有一些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不能不承认阶级斗争是了解全部法国历史的钥匙。”

阶级分析法通过分析隐藏在不同阶级政治思想背后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利益,从经济上说明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根源;通过分析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关系,把握历史事件、历史活动中各个阶级的立场态度及其力量对比,从而深入认识历史运动、历史事件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分析阶级或社会集团所代表的经济关系和利益,深入认识和评价其思想理论观点。这样历史研究就能深入到历史本质和规律层面,而不会停留在浅层次的现象观察、细节描述和史料堆砌中。

运用阶级分析法能够更好地辨析史料。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而后才有可能探寻出“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由于史料是人记录的,不同的人由于处于不同阶级、有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差别,在思想观念上也有所不同。这或多或少会反映到史料中。采用阶级分析法,对史料的思想性进行鉴别分析,可以防止对史料内容的误读误用。

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反对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主张用人性论来解释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这样历史人物都被改头换面,“好人不好”,“坏人不坏”;把历史材料当作证明自己某种愿望或设想的工具,对史料不作分析、比对和辨伪,只要符合其价值取向,就可使用,甚至违背孤证不立的原则,以一两个史料推翻整个历史结论。这样研究、书写出来的历史不过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的活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