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4)

核心提示: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现在中国政府作用太小、市场作用太大,贫富差距太大,对私人资本有些收入不收税,这是不对的。另一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也建议我国对市场和政府两方面都发展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和政府还没各就其位,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并存。

但是我们从经济学原理看,市场调节功能也有弱点,也有五点。第一,容易偏离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比如说个体企业不可能因为社会失业率过高而不解雇他们不需要的员工,他们需要多少就录用多少员工。第二,调节的领域还是受限制的。市场调节不可能把所有的产业部门、经济部门都调节好,比如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水、电、煤等领域,如果完全采用市场调节,效果就不理想。在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某些领域,比如说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基础研究、国防经济等等,完全靠市场去调节,就会出问题。第三,容易导致贫富分化。第四,产业协调难度增大。完全交给市场来调节,政府不发挥作用,调节的时间就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合理化就有难度,尤其对那些资本投入周期长、具有战略性的产业、一些基础性的产业,只靠市场调节就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第五,现实交易成本有时候会较大。因为市场的信息有时候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有的是不透明,并不能完全准确、及时地知道同行的外企业或整个行业或整个国民经济的所有信息,决策成本比较高。

所以,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经济”有积极意义,但后来资本主义实践的发展也证明市场并不完全好用,尤其是1825年的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1857年世界主要国家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整个资本主义大危机,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危机都表明单纯靠看不见的手调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难以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起,在经济学上就出现了凯恩斯经济学主张的国家调节(或者国家干预)。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新政,这个新政和凯恩斯经济学是吻合的,都是要加强国家对整个经济的干预,这就是适当的发展国有经济。私人不投资,国家来投资。还有,适当增加穷人收入,促进消费,推动生产发展。凯恩斯主义认为,贫富差距不能过大,以及某些地方需要增强一定的计划性、规划性。这样就出现了资产阶级左翼政党、中左翼政党,如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瑞典社民党,采用凯恩斯主义,这使得此后尽管也频频发生经济危机,但没有出现类似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主体的私有经济性质没有变,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到1974年左右又爆发了一次滞胀。滞胀的出现使得凯恩斯主义部分破产。

凯恩斯主义破产,新自由主义趁虚而入,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看中了新凯恩斯主义,就是要恢复亚当·斯密和马歇尔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主张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一是主张经济完全市场化,叫唯市场化或者叫非调控化,认为政府就像守夜人,只要管管穷人的吃饭、管管国家安全就可以了,别的通通交给市场,不要干预经济,出现危机也不要紧,总有一天会走出危机的。二是私有化,认为私有化程度越深越好。三是经济完全自由化。要维护美国和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秩序,要维持发达国家控制的经济霸权等,反对发展中国家改变某些国际规则、国际惯例以及更加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要求。四是福利个人化。反对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福利措施,要个人拿出更多的钱,自己来解决福利问题。本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应当是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来承担福利问题,但是新自由主义倒了过来。

那么政府调节的功能强点是什么呢?广义的政府调节是包括国家的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调节,在我国大陆也包括了各级政府和各级人大的调节,所以广义的政府调节等于国家调节,如果是狭义的政府调节就不包括人大系统的调节了。我们这里讲的政府都是指广义的政府调节,所谓政府调节就是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劝导等手段调节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目标。所谓政府调节,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宏观层面,就是政府调节。首先一个变量就是就业,现在政府每年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当然如果更低一点最好。其次,还有物价。物价上涨我们希望不要超过4%。再比如说社会总供给、总需求要均衡,比如说国际收支要平衡,比如说涉及到大的国际形势,我们要不要采取某些措施,如企业要走出去,那么政府部门配套要跟上。所以宏观层面政府有很多事要做,三中全会的文件里面也提出要健全宏观调控系统。

第二,中观层面,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学也是一门学科,区域经济学也是一门学科。他们一是要平衡,这个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衡,而是动态平衡。平衡发展也要有非均衡发展,但是差距不能过大,我们开发西部、扶植中部、振兴东北等,实际上都是区域政策。当前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解决某些产业的产能过剩这样一个严重问题。改革以来,我们规划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东北部等区域经济,包括最近两年总书记非常强调的“带路”经济,长江带、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这就使得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进行积极的调控,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都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要关注的调节内容。

第三,微观层面。政府是不是什么都不管呢?也不是,微观方面从经济学角度叫国家规制、政府规制。这是从日本方面引进的。规制是在微观领域制定一些条例、一些法规来加以调节。所以,规制也可以叫监管、管理等,指的是各级政府的一种管理。现在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和高效性不能完全建立在市场主体的自觉和自律的基础上,政府调节因为有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所以能够更好地规制经济主体的合法和诚信经营。比如说通过准入制度、惩罚制度、黑名单制度等经济和管理手段,来维护市场秩序。其中,事先、事中、事后的监管视情况不同而各司其责、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