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培育与大学的价值使命(3)

人格培育与大学的价值使命(3)

除了视角的开阔和正确,优秀健全人格者总有一种知识丰富、勤于积累、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他们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本色。顺境时不忘乎所以,逆境时不自暴自弃。正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其实,只要有这种精神和心态,就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就会面对艰难困苦有无坚不摧的动力,这是人之为人的最为宝贵的资源。2008年8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已97岁高龄的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季先生见到总理后出人意料地表示,要辞掉加在他身上的三大名份: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在这样一个对名师名人趋之若鹜的环境下,在许多人求之不得而想方设法得到的情况下,季先生却辞去其实并不为过的赞誉,就体现着季先生秉承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人格。季先生一辈子将陶渊明的诗奉为人生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不复独多虑。这样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师站在讲台上,他传授的知识必然有温度,他的一言一行当然会为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确立起到表率作用。

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思想的升华、道德的温暖、文化的敦厚。孔子早就看到君子人格对社会文明道德的塑造作用,强调君子要学习精通礼、乐、射、驭、书、数,就是期望他们通过人格的全面培育,为提升社会道德与和谐起到示范作用,让全社会见贤思齐,变得更美好。世界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特别是世界处于战争动荡的岁月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凭借自己的影响,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荣誉和成就面前,他的态度是:一个人的价值,应当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一深明大义的政治哲学观,奉献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观,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认同。

人格培育:从现在做起

人格培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比上一门专业课或是从事一项科研更加复杂。早在1924年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就曾尖锐而直接地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已成了老生常谈,但要认真培养起来,那却谈何容易。”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有全面的视角。也就是说,我们要将人格培育放到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职能在不断地拓展。这包括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但我们要看到,对这四项职能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人才培养应当更具核心地位。对于大学而言,没有一批批的优秀毕业生,其他职能的发挥就只能苍白甚至是无意义的。从根本上来说,大学首先需要给青年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价值,以丰富和净化青年学生的人格精神。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下更大功夫。大学应当成为道德文化培育、优秀人格精神养育的圣殿。要从学校治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要让每位同学在学校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度中,感受到道德成长的力量,感受到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到健全人格培育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作为现代大学标志的洪堡大学的诞生,是伴随着该大学创始人洪堡对大学的改革而闻名的。在洪堡看来,大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是科学、修养、自由、寂寞,这四个选项又是紧密相连的,它要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内在力量的健全人格。洪堡对大学有着一个高远而神圣的定位:既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也超越我们的时代,通过我们遗留下来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内涵,赋予人性的概念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和世界的融合达到最普遍的、最活跃的和最自由的交互作用而得到解决。为此,他对大学的学科设置、学科内容、考试方式等都做了全面改革,提出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融入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内容中,所有这些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对社会发展有着杰出贡献的人才。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需要改变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成绩、分数是成长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对于一个学生的真正核心考评,应当是其人格健全发育程度。否则,他所获得的分数成绩越大,可能对社会产生的负能量就越大。对于教师而言,看其最根本的业绩应当在培育塑造人才上所下的功夫,一个对学生缺少爱和关心的老师,一个本身思想行为偏执猥琐的老师,即使出再多的成果,也没有资格站在讲坛上。由此,我们需要改革对学生和教师外在的见物不见人的评价体系,以健全人格培育作为评价体系的原点,进而构建鼓励人才全面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让青年学生感受到理想的力量、信念的价值。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特别是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型学习、质疑型学习。学业上的质疑和批判,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基础。在行为上注重规范督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年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老师和学生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人格是金。是个人进步之金、社会文明之金、国家昌盛之金。让我们做好准备,在人格之金所铺展的大道上,将健全人格之美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