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陈述: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8)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还有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这个关系,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关系,是面对的一个难题,必须要解决。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的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大家想一想,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

另外它又讲了一个关系,那就是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关系。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照党内法规管好党、治好党。如果说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他们两个出现问题怎么办?从现在来看,我们制定党内法规的时候,要首先去学习《宪法》,看看与《宪法》和相关法律是不是相违背的,如果是相违背的,那你就不能制定了。这一点,因为我参加过我们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定。在制定这个的时候,我们也是要学习《宪法》和国家的相关法律的,不能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这一点,应该说现在这个关系也比较清楚了。

同时,党内法规对党员的要求比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要求要严格的,要严得多,我举个例子,不一定恰当。比如说汶川地震的时候,五六千米的高空,有个地方失联了,要跳伞,作为党员,如果是党下命令让他跳伞的话,他是要跳的,不跳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作为公民,你让他跳,可能就不能像共产党员要求这么严,这一点今后还要这样。

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是新的严峻考验,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体现。这是关于指导思想、重要性、总目标这些宏观方面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第二,给大家介绍一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个重大任务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第四,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这六个任务,大家一看,稍作分析就会发现,第一个问题是讲立法,就是在立法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第二,讲执法。政府怎么样去依法执政。第三,讲司法。司法部门、法院、检察院,包括公安,你怎么样司法,怎么样提高司法公信力。第四,实际上是讲守法,全民要有法制观念。法制观念核心内容就是你要守法。第五,你要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法治也是要靠人,那么这个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第六,党在这里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党的作用还是领导作用。所以这六个任务都要全面落实。

《决定》和四中全会的精神也对六个任务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我也简略地给大家讲一下。关于立法这方面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如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要科学立法,这是第一。第二,要恪守立法为民的理念。这个立法不像其他国家的立法,我们这个立法要恪守为民的理念。这一点,具体地说,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是质量、理念。立法还要注意什么?确定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确定得有具体的办法,用什么办法?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的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是关于立法方面的,这是第三点。第四点,立法体制要进行建设和改革。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也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那就不仅是全国人大了,地方的人大如果有立法权的,也要在这个方面建立这样一种体制和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样的地方也要有立法权,要依法来进行规定。

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情况比较复杂,除了有省之外,还有自治区,还有直辖市,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可能要从实际出发,在立法体制和机制方面也要进行从实际出发的改革。强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有几个制度要健全。建立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方式。以后这个途径和方式也要进行改革,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这方面的途径。还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比如说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特别明显。比如说搞特区了,特区土地可以出租,还有一些什么情况,当时宪法规定是不允许的。但是这个怎么办?那么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及时地进行修正,比如说《宪法修正案》,或者是其他法律也要进行修正。但是这个一定要稳妥,一定要讲程序。这个今后可能会更加注重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