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为树立契约精神营造良好环境

甘肃:为树立契约精神营造良好环境

摘要:全社会尤其公权力带头尊重契约,履行契约,维护契约,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方可得以孵化、培育和成长。契约精神不会凭空出世,要有其生长发育的空间和土壤。全社会尤其公权力带头尊重契约,履行契约,维护契约,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方可得以孵化、培育和成长。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彼此的权利义务,主要是根据他们彼此之间的契约来规定的。德国法学家梅因曾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建立在身份基础上的,血统、出身、职业、性别等身份规定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与他人的关系,而现代社会中,身份的重要性大为下降,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决定于由具有独立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个人与他人之间形成的契约。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个人通过与他人自由签约,自我约束,自我履约,自我治理,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

契约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契约既允诺”,签约者双方彼此互相承诺,合意的承诺就是契约。诺言必须兑现,契约必须履行,这是极为古老的道德原则。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高尚的君子操守,而轻诺寡信,反复无常,则被认为是小人行径。信守诺言,践行约定,会得到社会道德的褒扬,而违约背信,欺诈良善 ,一直为社会道德所不齿,有此行径者将会受到社会排斥和社会惩罚,在古代人际圈子相对较小的熟人社会中,这种道德压力和社会排斥的力量尤为强大。契约精神也是一种法治精神,契约精神的倡导和发扬,更重要的是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意志自由,具有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当事人就自己的事务与他人平等自愿地订约,且未给第三方造成危害,那么,其订约行为和协议内容都受法律的保护。恶意违约行为,诈欺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是契约得以履行的强大后盾。在当今社会流动加速,人际交往圈子扩大,来自熟人社会的压力逐渐式微的情况下,法律对维护陌生人社会中的契约执行至关重要。

契约精神的形成和弘扬,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来说,以下三点尤需强调。

首先,国家公权力要带头维护契约。私人间的合法契约受法律保护,公权力无权干涉契约的履行,无权废止契约的内容。由于公权力在国家治理中的强势地位,公权机关以其强势地位,强行废止合法契约的现象,并不少见,干预公民或企业自由签约的行为,仍然突出。如果公权力不能将自己完全限定在法律的授权范围之内,不能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人,企业组织等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签订的彼此合意且无害他人的契约,那么,契约精神的培育和形成,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