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辛向阳: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论断——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2)

八十年代初,我上人民大学的时候,人民大学的女生不到15%,现在人民大学的女生60%多了,你想想怎么谈恋爱啊?这就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育的改革,不是光培养多少人才,还要考虑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问题,所以教育改革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会带来一堆一堆的社会问题。所以现在很复杂,很多的决策是相当复杂的,为什么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不能单兵突击?你是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但你给别人带来的问题想过没有?所以很多领域的问题,不是我这个部门带来的,而是别人给我带来的。

所以我想为什么现在特别强调决策,这次中央四中全会专门有一部分强调决策失误的问题,就是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想如果没有一个法律体系的支持,很多决策的负面效应也好,拍脑袋也好,失误也好会不断增加,我想这也是事关国家发展的一个很长远的问题。所以要想防止决策的变异,必须要完善法律制度,依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四中全会这次也讲得很清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中全会讲到,要实现中国梦,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有法律的保障。而且这两年来,习近平围绕“中国梦”做了很多的论述,其中讲到了,中国梦是人民梦,人民梦有三个共同享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要实现这三个共同享有,必须要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说实现中国梦,打破各种利益藩篱,而突破利益藩篱的重要手段就是法治,现在很多的利益藩篱制约着普通人去创业、去发展。那么要打破利益藩篱就要落实现在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使市场机会更公平地惠及最广大的民众,让老百姓创业能够找到更多的市场机会,这是一个。

第二,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加快社会流动性。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确保社会向上流动性不减速。去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曾尖锐地指出,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人能得到更多的照顾,没有背景的人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不纠正,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吗?这个社会还能有活力吗?我们党和国家还能生机勃勃向上发展吗?这里面就是社会流动性。

你看所有的方面得有背景,没有背景怎么行呢?所以刘云山在去年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也讲“当前,中国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的现象”。中国社会流动在缓慢,社会分层在凝固,形成一个一个的社会阶层,阶层之间不流动,不流动了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反映在教育上,穷人的孩子基本上只能在二流、三流大学、职业学校,而富人、官人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一流大学,为什么要争着上一流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可能有向上发展的机会呢?

今年3月26号,中国大学校友会发布了一个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排行榜,什么叫政要校友啊?就是大学毕业的校友能够进入到中央委员会的委员,那叫政要校友。今年排在第一的是北大,92个政要,第二个是清华78,第三人民大学70,后面就是像北师大、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杭大,就这十个大学,这十个大学包揽了中国政要的70%以上,所以流动性是在减弱的。

包括就业也是这样的,萝卜招聘、因人画像问题很普遍,相当多的优秀岗位都被关系生所占据,这个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穷人的孩子是没有多少出路的,流动性是在减弱的。所以这些问题要通过完善现有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就业促成法等法律体系逐步加以解决,一定要通过法律体系逐步解决社会流动在减速的问题,世界各国这方面都有很多很成功的例子。

美国在2002年1月制定过一个法律,小布什制定过一个叫《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当时签署法令的现场,中间还站着一个黑人的小孩,这个法律很长,一千多页,属于中小学改革法,它最关键的是要确保无论背景怎么样,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各州制定的学业标准,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应该说从2002年1月开始,实施十多年以来,已经初见成效了。所以要解决社会流动性问题,没有法律体系,是很难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各个方面的一些社会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法律体系来解决。所以中央讲,依法治国是有三个事关,我觉得非常重要。

第二个新论断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坚持的指导思想讲了一大段话,讲得非常长,这段论述里面很关键的需要我们注意的,第一个就是这个《决定》中,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后,又加上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有的人说,指导思想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了,也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过去我们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现在又增加了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也就是说习近平的讲话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的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要把它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来看待?因为他的讲话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逻辑体系,这个中宣部也编了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讲了十二个部分,这十二个部分是有逻辑结构的,有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的方法论;有主旋律,关于“中国梦”的;有主题的,关于国家治理的;有很多重要的理论支柱……所以它正在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体系。而且这个体系的科学性正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中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而且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都非常多,但是指导性确实是非常强。像刘云山讲的,他已经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习近平的讲话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很好地掌握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才可以,所以要把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的学习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把握它的理论体系,把握它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方法论,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关键的一点。他的讲话中体现了很多的内涵,包括对信仰的强调,理想信念的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调,对这个方法论的坚持,对世界观的坚持,都是非常的重要,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要注意《决定》中提出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指导思想里面一个很新的思想就是法治道路的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的第十二条分道路,我们有一个总道路就是中国特色道路,这个总道路在这个法治道路之前有十一条分道路,就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自主创新道路、信息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反腐倡廉道路、科学发展道路、生态文明道路、和平发展道路,中央已经提出了十一条,现在又增加了第十二条道路法治道路,所以它是整个中国特色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想从总书记的论述和《决定》中可以看出这么几条,第一,是坚持三统一的道路,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道路。第二个就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道路,就是依法治国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偏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偏离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是中国特色法治道路,这里面要特别注意。

因为在四中全会召开之前,有一些法学家就提出来,依法治国就是要司法独立,就要司法中立。有一些著名的法学家就讲,这是公开的杂志上讲到的,他说一谈到依法治国,坦率地说,中国近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倒退的,为什么说司法改革在倒退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树立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改革应该是趋同而不是趋异的,就是要跟别人一样,就是大方向跟国际潮流一致,而非相反趋异,按照这个观念进行判断,近期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或者司法改革,并没有走向趋同的路线,而是走向了趋异。这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

首先就是司法独立还是司法服从党的领导。就讲了,在以三权分立为权利架构的欧美发达国家,司法独立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和政治原则,我们的改革应该遵循这个国家潮流,否则虽然名为改革,实际上为倒退。也就是说,所谓的司法独立就是摆脱党的领导,党不领导我了,那我才叫司法独立,才真正叫依法治国。

还有的学者不讲司法独立,讲司法中立。就是所有搞法律的人都脱离共产党,不要有共产党员。那我们知道四中全会讲得非常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而且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告诉你不但摆脱不了,还要贯彻到全过程来,无论从立法到司法、执法,包括监督,全过程都要有党的领导。所以四中全会很重要的一个论断,就是把党的领导跟依法治国整个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本性地否定性了这些人讲的所谓司法独立和司法中立的观念,这个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个中国特色法治道路一个很根本的就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道路,而不是偏离共产党的领导,或者说摆脱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坚持公平正义的道路。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或者我们走这条道路必须要坚守的一条非常根本的内涵,就是公平正义。习总书记十分重视公平正义问题。他在向四中全会说明中就讲“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所以习总书记说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的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又受到普遍质疑,那么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

责任编辑:张鑫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