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王勇:宪法与依宪治国(6)

执政是什么?执政是一个法律概念。执政意味着党依法通过国家机构,以法律为主要手段,管理国家生活。宪法的第三章专门规定了国家机构。也就是说我们的这种执政,比如说党通过这种国家机构,以法律为主要手段,管理国家生活。这涉及到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处理好党要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处理好党要按照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处理好党要依据党内法规治党管党。这涉及到党的领导与执政的关系,党的组织机构与国家机关的关系;涉及到党的政策规章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而这些方面的内容处理好了,才能够真正做好了依宪执政。比如党的组织机构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依法执政主要体现在党通过对国家机关的领导。党可以推选自己的代表人,通过人大、人大常委会法定程序,成为法定的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它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党的代表,代表执政党予以落实执政,所以很多方面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我们刚才谈到四中全会当中提出的四个善于,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执政、党的组织机构与国家机关关系,包括党的政策规章(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要意识到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次四中全会《决定》当中提到一个新词: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党内法规。这种提出本身就意味着我们执政党开始认识和重视这个问题。当然依法执政的问题早在十六大之前,十六大当中就提出来了,我们现在又更具体化要处理好哪些关系,要运用几个善于。这几个善于就是: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既然中央提出了这个问题,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信心去很好的去实现和落实这个问题。

最后,坚持依宪治国需要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我们知道我们要树立宪法权威,我们现在四中全会有很多的规定,比如说12月4日是宪法日,比如通过人大和人大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任之前要对宪法宣誓。这些说明我们重视宪法的作用,但是光我们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官员重视还不够,因为我们也谈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这个法治经济要求人人守法。那么从宪法的角度来说,也要求人人全尊重它,因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有一些举措,比如说四中全会提到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宪法法律列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所以下一步我们会加强宪法的学习,包括在我们中央党校也会在加强对宪法的教学。而四中全会当中提到了这些问题,我们对以后的这种进一步的如何落实,如何加强也有一定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很大的信心。

那么对于这种全民意识的培养,这里面我提到了一点,我们首先现在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公民的制度认同意识。制度认同意识就是依靠公民对自己生活在自己,对自己生活中的国家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一种赞同、认可、接受意识,就像我们在一个单位当中我在这个单位工作,我认可这个单位的规章制度我就会遵守它们。同样的,我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我就要认同这一国的政治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有了这种赞同、认可、接受意识,我就要遵循。那就是一种制度认同意识的培养。当然我们一方面从教育方面,另一方面从一旦违反了这种制度的违法成本很高的方面,两个角度同时加强对这种制度观念的培养意识。当然了这种观念意识的培养,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这种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说依法治国关键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首先的观念是我们要了解宪法,要尊重宪法,要树立宪法权威,不光要了解现行宪法的文本,而且要了解现行宪法文本背后的精神价值,并且大张旗鼓地去宣扬它、宣讲宪法、宣传宪法。只有这样让人人都懂法,都了解了宪法的精神所在,我们就树立一种人人守法的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坚信依法治国的方略就能够实现。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就这么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