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梁鹰: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3)

那么,怎么来执政?我们党反复思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多样化,国家与集体个人,政府与社会市场关系的深刻调整,客观上要求执政党坚持依法办事,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善于通过国家机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社会,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经过十六大我们指导思想和理论转变以后,十七大提出来“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这样一个命题。然后到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应当说,经过十六大再到十八大,我们党最终就确定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样一个正确的、终极的历史命题。就是我们党要长期地治国理政,成为长期的执政党,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坚持法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舍此别无它途。

应当说,我们党完成了从指导思想到理论到道路,到执政方式的这样一个探索、一个道路的选择。到党的十八大,应该说我们已经彻底完成了这样一个选择的转变。

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回顾我们党成立93年,我们建国65周年,这样一个历史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是我们党经过反复地探索,经历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总结之后,得出的历史的结论。法治是一个成熟的、理性的执政党不可或缺的、不二的执政手段的选择。越重视法治,越依靠法治,那我们党就越成熟、越理性,就越能够长期地、永久地执掌政权,就越能够实现当年小平同志所提出来的,就是不能把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寄托在一两个领导人身上,我们的法律和制度要长期地、根本性地,不能随着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随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和看法改变而改变,只有法治能够实现这一点。所以我们可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得出的一条历史的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注意,我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应当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它们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姐妹篇,这样我们有了三个全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到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这两个全面,就是为了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是两翼。一个是全面深化改革,一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一个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营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确定行为规则,整合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力量。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

那么,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工作的法制化。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讲,要靠法治来实现,靠法治来保证。特别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环境、资源、收入分配、城乡统筹等领域涉及的人数众多、利益复杂,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迫切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而法治又是当前全社会最广泛的共识和最大的公约数,既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整合各方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又是降低改革成本,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深化的最佳途径。

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现在的改革已经不是过去的改革了,可以这样讲,凡是能够简单地完成的改革任务,浅层次的、表层化的改革已经全部完成,那么接下来的都是深层次的,都是要触及筋骨的,要触及灵魂,触及深层次利益的改革,所以我们叫深化改革,就是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推进的改革。

李克强总理说过,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深化改革就是要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要难,都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利益,同长期形成的既得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再分配、再划分,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叫深化改革,而且是要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意思?就是零打碎敲的,单个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能完成整个任务,因为每一项改革都互相牵扯,所以我们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想撇开其他几个方面,单就某一个方面来深入和推进,不能够。比如说我们老百姓经常讲一个问题,现在集中精力把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好行不行?我们用吃的放心、干净的食品,喝干净的水行不行呢?

每一个领域的改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不同阶层,每一方面、每一个人的利益都牵扯其中,想单纯地把一切都撇开,就某一个问题来寻找答案,来开药方、治病,不可以。所以,我们说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壮士断腕,要自我革新。

这个要靠什么?靠法治。因为法治是经过法定的程序,通过科学民主立法的手段,形成的法律规则,是全社会和党的意志的集中的体现,是我们全党最大的共识,也是全社会最大的共识,立了规矩以后,大家都要服从,不服从就要惩罚,这个比任何其他一种手段都更加具有社会约束力,是一种最大的社会公约数。所以,依靠法律,依靠法的手段来推进改革,来深化改革,比任何其他手段都更有效、更持久、更能服众。

而且我们看国外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法国,推行养老制度改革;比如说美国奥巴马总统推行医疗改革等等,都是先立法,通过法治手段来推进,养老制度改革也好,医疗制度改革也好,都是触及灵魂的、触及根本利益的,这些改革都非常艰难。奥巴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从改革的巨大阻力当中走出来。

从历史上来看,同志们都注意到,我们有很多的改革都是从变法开始,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所谓的改革就是变法,就是改规矩、改制度、改法律、改律法,然后再推行,所以这个叫变法,变法就是改革。清朝末年的戊戌六君子、当时的光绪皇帝、谭嗣同等,他们要变法、要改革、要学西方,要立宪,结果没有成功,失败了,整个清朝也就完蛋了。所以,所谓的改革,特别是这种深层次的改革,一定是变法。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依靠法治来做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党为什么在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举措以后,紧接着今年的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个“全面”来保障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全面建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用战略思维进行战略谋划的重要成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提出来两个一百年,就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1921年到2020年左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有六年的时间。在新中国一百年的时候,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1949年加100年,到2049年,就是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现代化国家,我们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根本上讲,就必须要解决国家工作中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那么,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可以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不仅可以牢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可以通过妥善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制度执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延续性,确保全党全国上下,始终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