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生态问题应抓住哪些重点(6)

治理生态问题应抓住哪些重点(6)

“微文化墙”营造诗意氛围。街道辖区部分沿街围墙长期饱受“牛皮癣”广告困扰,既影响生态面貌,又破坏宜居环境。为此,街道在增设“广告墙”,增加小广告合理出口的同时,将沿街围墙创意改造为微型文化墙,从根本上压缩“牛皮癣”张贴空间。在载体方面,“微文化墙”以长幅展板为主体,辅以中式纹框,覆盖有机玻璃。有机玻璃保护展板不受雨水侵蚀,当被贴“牛皮癣”时,也易于清洗。在内容方面,“微文化墙”主要展示辖区美景、历史照片、名家书画、古代诗词和宣传口号。为了丰富展陈,街道主要领导牵头,大量查阅文献,整理出近200首关于朝天宫地区的名家诗词、近50幅历史照片和百幅春夏秋冬风景照片。街道不断升级“微文化墙”,从大香炉的1.0版,到仓巷的2.0版,到丰富路的3.0版,再到鼎新路的4.0版,昔日“牛皮癣”墙愈加焕发为城市文化新景和街道人文名片。

“微媒体”挖掘碎片时间。街道认真学习传播规律, 主动适应接受习惯,瞄准居民碎片阅读时间,借鉴“O2O” 理念,推行“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宣传路径。一方面, 推进线上传播,开设了名为“美丽朝天宫”的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运用网络语言联动宣传,将生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大道理,转化为好懂、好记、好传播的微故事、微漫画与微资讯;与上级单位、兄弟机构和知名媒体的认证微博积极互动,扩大宣传半径,提升宣传效能;鼓励辖区居民通过“微媒体”渠道,合理表达生态环境诉求,联动街道部门和社区,及时处置反馈。另一方面,创新线下传播,在巩固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选择条件成熟的社区、学校、企业和其他重点单位,有步骤地设置“微电视台”,既传播主流资讯,又定向开展生态和文化宣传。

内涵发展,推进“微文化”建设

城市是复杂系统,城市生态治理永无止境,要动态推进老城区生态治理,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态需求。一是要区分重点。优先选择生态矛盾严峻、人居环境较差、群众意见聚焦的区域地段,将民情转化为动力,不要将民意拖沓成矛盾。二是要系统推进。以重点地段治理带动非重点地段治理,培育治理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推进生态“微文化”建设全街覆盖,坚持统一标准与个性设计相结合。三是要动态治理。要加强对全域尤其是重点地段的生态面貌监控,加强对各类生态文化景观的管养维护,以制度保障治理成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生态治理的珍贵资源, 要不断深化文化与生态耦合,整合推进“文气”治理。首先要坚持文化引领。深厚人文底蕴是古都南京的标志,也是美丽秦淮的底色,朝天宫街道作为南京中心城区和秦淮文化承载地之一,理应将文化生态治理发扬光大。其次要整合文化资源。朝天宫地区文化资源深厚,不怕不够挖,就怕挖不够。要深入研究本域文化,主动对接高校和文化团体,借力文化产业和专业学者,敢于对标国内外最先进理念和最前沿做法。最后要彰显“微”特征。要接文化地气,穷尽本域历史,不生搬硬套;要人人创意,用好最不显眼材料,巧用最被废弃材料;文化生态不能求大而全。

城市是居民的城市,生态是群众的生态,推进城市生态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动和依靠社区与群众。第一要耐心倾听居民意见。街道作为基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与群众距离近、接触多、联系紧,要听得进批评意见,容得下尖锐意见。第二要科学研究居民反馈。中立反馈是衡量工作成效的科学途径,既要被动地倾听意见,更要主动了解反馈。要探索常态化机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科学搜集和研究居民对生态治理和文化生态治理模式的反馈,在适当范围内公布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完善工作。第三要始终发动居民共建。要发动居民尤其是党员、退休职工和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治理,完善志愿者参与模式,尊重居民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千方百计地引导和呵护居民的参与热情,形成“我的家园我守护”的良好氛围。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城市文化生态治理既造就人居秀美,又培育人文大美。朝天宫街道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辖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下,不断完善“微文化”治理模式,坚持改善生态与传承文明相融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打造“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