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抢票进入"白热化"
大多数热门线路"一票难求"
按照火车票预售期计划,18日可以买到2015年2月15日的火车票,这几天,春运抢票开始进入"白热化",前几日的始发终到车站余票较多现象不复存在,大多数方向的车票都是瞬间销售一空。至本周日,除夕前的火车票将全部放票完毕。
打开电脑登录12306,很多人才感受到什么叫"一无所有"。热门方向的火车票依旧要"秒抢",屏幕上一行行灰色的"预订"字样表明,这些车次一张票都没了。截至昨日下午6点,上海前往长沙、武汉、重庆、贵阳、昆明、成都、阜阳、南昌、怀化等方向的车票已告罄。
从12月7日春运火车票开售第一天起,不少热门线路的车票就开始抢手了。即使一个多星期前杭长高铁开通,上海开往南昌、长沙的运能大增,但从车票预售来看,还是供不应求。
今年火车票预售期放宽至60天后,有些返乡的人因为没有确定回家日期,会囤好几张不同日期的车票,待确定出行日期后,就把不需要的退掉,而提前15天以上退票无需退票费。
能否用经济杠杆调控囤票现象
在“一票难求”的情境下,提前订票者囤积若干火车票任由选择出行,享受了网上订票的便利,却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无数张预定票就在订户那里做“备胎”,而更多需要订票者却只能上演“网上订票如中彩”。鉴于网上大量票源被多占,窗口的票源必然也被挤占,那些深夜就来排长队的购票者,自然也会受到网上订票与多占票源者的巨大冲击。
而从一方面看,网上刷屏式订票者的“大获全胜”,必然也会令铁路本来就不堪承受的订票系统有了更大的负担,而循环往复的订票、退票,不仅给铁路系统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秩序也形成了一定的破坏力,其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样十分惊人。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实名制、网络购票的盛行,过去倒卖火车票的黄牛也“调整”了方式,通过所谓的代理公司、抢票群、抢票软件等,事先预约“客户”,届时代为“抢票”,并收取一定比例的“劳务费”。显然,铁路部门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铁路尚未授权任何第三方代理车票销售业务,请旅客尽量选择官方渠道订购车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的提示,必须拿出相应的对策。
提前15天不收退票费“一诺千金”,我们当然不会也无法要求铁总收回成命,但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抑或能制约随意挤占宝贵票源的行为,想必还是必要的。建议健全订票和退票系统,对于同一人重复订退票3次以上者,按票额比例收取费用,类似“公共资源占用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