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漂泊渔民 上岸梦圆

安徽:漂泊渔民 上岸梦圆

摘要:“让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是综合解决渔民各项生产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真正深入渔民群体,问需问计。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渔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的话掷地有声。

12月8日,再见到袁艳伟,和一年多前见到的那个人简直判若两人。如今她站在阜南县王家坝镇保庄圩北侧的这块空地上,看到政府为渔民规划建设的安置房已经破土动工,那满脸的笑藏也藏不住。

2013年初春,记者来到她家时,她正因建不了房、上不了岸而发愁。儿子上不了学,女儿被绑在船屋门框上,两口子打不到鱼、挖不成沙,起了“钱途”名字的儿子却怎么也看不到什么“前途”。

这一切都在一年中得到了解决。

在这个岁末和袁艳伟一样圆了上岸梦的,还有安徽全省2.2万户、7万多名以船为家的渔民。

今年初,安徽省启动了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要让长江、淮河及其流域内渔民过上新生活。按照计划,年底前全省渔民上岸工程将基本完成。

“让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是综合解决渔民各项生产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真正深入渔民群体,问需问计。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渔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的话掷地有声。

居者有其屋 渔民俱欢颜

沿202省道出阜南县城往王家坝镇,一年多前记者来采访时的土路,已变成宽阔的柏油路,一切都是新的,犹如王家坝渔民现在的心情。

听说既可以盖房住镇上,也可以进城住小区,一辈子以船为生的郭素珍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经常在外做生意的儿子钱红亮、钱红兵选择到县城住廉租房,每月100元租金,今年年底就可以搬进去,满五年可以低价买下。郭素珍左右考虑,还是舍不得待了一辈子的淮河岸,决定和小儿子钱红饶住到王家坝保庄圩新建的安置房里。

“新房70多个平方,有两个房间,政府补贴了4万多元,自己再交一两万就够了。”袁艳伟告诉记者,婆婆带孩子住一间,他们夫妻俩住另一间。

岸上无房、上不了岸,这是大多数渔民面临的最大问题。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四面透风,用电上岸求人。即将告别过去船上人家的苦,如今袁艳伟的眼神里,都是发自心底的感恩。

居者有屋,渔民欢颜。安徽把实施渔民上岸安居作为解决实际困难的首要任务,多渠道想办法,让每一户渔民都有地可落、有房可住。截至目前,全省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半数以上渔民搬进新居。

“建新房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安徽坚持资金筹措方式多元化,将2.2万户渔民全部纳入国家规划,中央财政安排4亿多元,省财政补助2亿多元,辅以市县配套、银行信贷和社会捐助,加上渔民自筹,共同用于渔民上岸工程建设。”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介绍,目前省财政已下达了省级补助资金23161万元。

今年9月,一辈子在芜湖市鸠江区裕溪口江面上打鱼的张文生、钟翠华夫妇拿到了99平方米新房的钥匙。夫妻俩原先住的船上交政府拆解,获得10万元赔偿,而购房价格每平方米才1000元。

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健介绍,针对一些渔民家庭贫困、拿不出钱的问题,各地也坚持特事特办,安置方式多样,不搞一刀切,对愿意进城的渔民,同步纳入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单列指标,足额保障;新建安居住房的,采取小规模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宜聚则聚、宜散则散。

“滁州市全椒县针对部分渔民拿不起安置房差价款的问题,让渔民先行入住,政府先行为渔户办理共有房屋产权证,不设时间限制,无需支付利息,待交齐房屋差价后,就更换为渔民个人房产证。”滁州市委书记李明说。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