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漂泊渔民 上岸梦圆(2)

安徽:漂泊渔民 上岸梦圆(2)

摘要:“让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是综合解决渔民各项生产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真正深入渔民群体,问需问计。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渔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的话掷地有声。

就业帮一把 致富多渠道

“我上岸了就想做点小生意,尤其是要让钱途他们从此告别渔民生活。”钱红饶现在已经很少打鱼,有时间就在附近打打零工。

问起想做啥生意,钱红饶一下脸红了,连连说没有想好。袁艳伟在一旁轻声告诉记者,他这些年摆弄发动机啥的攒了些经验,就想先开个农机维修店,不过就是缺钱。

“针对那些有技术想创业的渔民,县里镇上都会帮助协调低息贷款,开店的事情不用犯愁。如果不想打鱼了,镇上也可以推荐到县里的工业园区工作。”王家坝镇镇长余海阔的话,让忧心忡忡的钱红饶眼神明亮起来。

对于安徽2.2万户上了岸的渔民来说,老人或许可以养老安居,不少年轻人却面临着转岗、转业问题。由于长期生产、生活在船上,缺少资金、缺乏经验、文化水平低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他们。

对此,阜南县农委主任丁超告诉记者,为了服务有转岗、转业意向的渔民,阜南县将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对口专业技术免费培训,推动渔民就业。

上岸是基础,富民是核心,如果上岸后从有业渔民变成无业居民,最终还可能会出现重新“脱鞋下水”的情况。安徽坚持把推动渔民就业、提高渔民收入作为重要目标,通过渔业内部挖潜和拓展外部增收空间,多渠道促进渔民增收。

在巢湖边的合肥市滨湖新区烟墩街道,今年52岁的杨兵打了30多年鱼,考虑到老人熟悉湿地环境,上岸后街道把他推荐到湿地养护公司工作,如今管理着40多名养护工人,当上了“领导”。

“安徽把上岸未就业渔民纳入就业帮扶范围,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组织渔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帮助他们摆脱传统的渔业劳作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把渔民上岸、建设渔民新村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水产品加工养殖等结合起来,积极创造适合的就业岗位、创业机会。对继续从事捕捞生产的渔民,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抱团取暖。”张华健介绍。

池州市委书记陈强坦言,一刀切解决不了渔民就业。所以除了开展技术培训、介绍园区就业、发展公益岗位,池州探索出了一条“合作社”加“大市场”的新路子。

在池州,一辈子在升金湖打鱼的陈德建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渔民变成了渔业大市场的股东。政府帮忙解决用地之后,渔民们集资建起了大市场,盖上了渔民新村,一下都成了股东,将市场摊位出租,也能赚钱。

“我们原来就在升金湖打鱼,现在大家伙把湖面承包下来,组成了养殖合作社。32户渔民,分成3个经营小组,湖面分段管理。”陈德建告诉记者,经营小组每年统一投放鱼苗、管理、捕捞,再拿到市场上统一销售,到了年终分红,人均能赚2万元。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