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浪潮是如何产生的
现代化缘起西方,是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历史变迁活动构成的。当然,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探索也是多样的
发生于14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主张把人的自然属性(情感、意志和人格)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此,获得尊重成为人的最重要的需求。15世纪至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上改变了西方文明对自身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看法。17世纪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实现了人的理性本质的回归。
西方国家还在思想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由于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当时欧洲的前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从而使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祥地和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国家。其他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等也都结合各自国情进行了多样性的制度探索。有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说:“工业革命以前,经济及社会的变迁固然也是有进无已,但它的行进好比缓慢流淌的河流;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变迁如同滔滔下泻的江水,经历百年而不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社会的变化成为常态。 ”正是由于现代化发展对人类社会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化发展的高度关注,从圣西门到马克思,以至后来形成了专门研究现代化问题的“现代化理论”。
中西方现代化的时空差异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探索者,中国也为世界现代化的发生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现代化的缘起过程就包含着许多“中国元素”
据记载,1500年之后,欧洲与亚洲之间就有了直接的贸易活动。 1570年,葡萄牙耶稣教士克路士出版了第一部专门论述中国的著作——《中国志》。 1585年,奥古斯丁会修士门多萨编写出版了 《中华大帝国》。到该世纪结束的时候,《中华大帝国》在欧洲发行已经达到包括7种语言的46种版本。
可以说,中国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自我意识的重新构建,成为了当时挑战神权、批判王政的思想武器。没有中国的印刷术,就很难有文艺复兴;没有中国的指南针,就很难有地理大发现。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就称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西方现代文明的起点。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也强调三大发明“预告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农业时代还有许多比当时西方国家进步的社会因素。比如统一的政治局面、发达的文官制度、世俗的文化倾向、丰富的民本思想。比如《尚书》中就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说,天神的意志就是民心,百姓是君立国存的基础。既然如此,中国为什么没有率先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呢?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皇权专制政体,族群内部的权力斗争,族群外部的思想控制,导致了社会的日益封闭和保守;西方工业文明的到来,不仅没有把中国引向健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且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西方国家对中国改革的阻碍,可以说,近代中国一直处于被西方欺辱的地位和被西方利用的角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