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道路的中国选择
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我们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不行,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艰苦卓绝。
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19世纪80年代的戊戌维新、20世纪初期的立宪运动,都是希冀通过体制内改良实现救亡图存,均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王朝循环”的历史,成立了中华民国,实行共和体制,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出现。此后,经过袁世凯复辟,中国又陷入军阀混战状态。 “五四”运动后,一代又一代革命家走上了寻找革命的道路。
1917年,“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我们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不行,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总结。
如何看待我们当下的困惑
压缩历史进程就意味着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我们既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衍生的问题,也要解决前现代化时期遗留的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于这一点,都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表达、理论阐述以及各种政治文献中。然而,新中国成立后,“赶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形态轮廓。赶超就意味着速度,速度就意味着压缩历史进程,压缩历史进程就意味着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往往形成了以运动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政治运动替代了制度完善,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窄。
基于历史的教训,改革开放开启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篇章,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这些新的变化,一些前所未遇的新问题又相继衍生出来,比如资源浪费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社会认同问题、公共伦理问题、规章合理性问题、决策责任问题、精神困惑问题、现代社会心智是否成熟问题等。当然,这些问题既有现代社会的共性问题,也有中国自身的问题,既有可以避免的问题,也有难以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和客观地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