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良栋:用依法治国打破历史周期律(6)

而对于广大公民来说,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义务责任意识,现在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恐怕在一些人的身上也普遍。我也这样来说,对这些有好处的我喊的比谁都凶,但是要我承担一些义务的时候,别的不说,你在小区里面下雪了主动出去扫扫雪这不是一个社区居民的义务?我借口身体不好躺在被窝里赖着不出去,人家别的同志在那扫雪。只要权利了,你要求小区公民扫卫生维护治安这个比谁都积极,但是我要出工出力,再也看不到我那矫健的身影,我想这是最轻描淡写的。所以树立公民法治意识,在全社会普遍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才能使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真正落在实处,形成全民敬法、遵法、守法的局面为法治中国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工作队伍与原来的司法工作队伍有了一些差别,它更加广阔,涉及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司法人员,还包括立法人员,还包括律师队伍,比如说法治工作相关的所有行业和部门。那么怎样加强这支队伍在政治上忠于党和人民,业务上有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这是在推动法治重要建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的问题。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他提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后来我们又把另外一句话“关键在党”放在一块。关键在人和关键在党是紧密相连的密不可分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东西。党不是抽象的,是由人来构成的,什么时候我们党的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成员素质高了,能力强了,我们党就兴旺发达蓬勃前进;反之就出现问题,发生挫折,遭受损失。历史沉痛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心知肚明,为什么十八大以后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跟过去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就是这届中央领导集体,想着人民同时又与时俱进,所做的事正是人民群众长期希望解决的问题。那么法治建设也同样如此,法治中国的推进要求我们党必须提升能力改善水平,适应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今日中国恕我直言需要第一流的政党,第一流的领袖,第一流的各级领导干部,不然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没法解决中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那么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就是一整套体制机制能够保证党实施正确的领导,同时党又必须在宪法跟法律的范围内实现党的依法执政。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特别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正当作用。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历史上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确实要看到很多不适应今天的历史要求,必须通过改革来调整,完善我们现行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的历史需要。

习近平同志讲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而不是简单的政策制度;要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而不是党简单地委派和指令;要善于通过国家政权实施党对国家跟社会的领导,就是党要实行政治领导,要指导国家政权,但不能游离于国家政权之外,也不能高于国家政权之上。而是逐渐的通过国家政权领导国家、领导社会,那就要求我们真正支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跟法律协调一致的工作,党发挥好政治核心的作用。

但是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需要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早晨,一个晚上就能够解决全部的问题。需要发扬全党的智慧,同心同德共同思考制定很多比较好的改革方案,然后进行择优比较,从中选出最优,还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出台改革的方案。

总而言之,在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国家生活、政治生活中又一件大事。推进法治中国的重要目标,需要全党同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同努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晓云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