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京津冀三地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100亿元组建的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专家认为,该公司的成立,突破了现有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城际铁路线网,实现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目标。
京津冀城际铁路建设融资主要靠“以地养路”
按照12月30日三地四方签订的合作协议,投资公司初期注册资本100亿元,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铁路总公司按照3∶3∶3∶1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其中,京津冀三省市同比例出资,体现三地对等关系;吸收铁路总公司入股,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又盘活铁路既有站场、线路资源。投资公司注册在北京,充分利用北京金融资源、人才资源优势。负责具体线路的项目公司注册在线路运营里程最长的省市。相关税收由沿线省市共同分享。董事长由京津冀三省市轮流委派,首任董事长由北京市委派。
与修一条城际高铁动辄数百亿元的投资额相比,100亿元看起来并不起眼。不过,在多位专家看来,100亿元的投资只是一个开始。根据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需要,各方可进一步增加注入资本。更重要的是,100亿元更多的是发挥投资杠杆作用。
据介绍,京津冀城际铁路建设的融资,主要解决思路是“以地养路”,即项目建设投资通过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实现平衡。“这并不是简单的‘以地养路’,而是要把城际铁路的发展与产业转型、集聚相结合。”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说。按照方案,投资公司成立后侧重于战略谋划和投融资运作,组织编制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同时,由投资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具体线路为对象,吸引社会投资人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形成“1+N”的公司框架。
今后,城际铁路用地与将于站场毗邻区域的土地实行同步规划、统筹规划,沿线相关政府授权投资公司对综合开发用地进行一级开发,而项目公司则通过土地作价出资、项目法人招标、带条件招拍挂等方式取得综合开发用地使用权。由于城际铁路沿线土地价值远高于普通铁路干线沿线,张国华认为,通过这样的综合开发用地收益能够平衡铁路建设投资。
笔者了解到,为弥补建设和初期运营资金缺口,投资公司还将利用自有资金、城际铁路综合开发收益和线路综合运营收益,设立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专项基金,实现各条线路间以丰补歉、统筹平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