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摘要: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的创新理论,间接得益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主要载体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应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引下将取得更伟大的胜利。

二、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应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应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巨大发展。这其中既有直接的推进应用,也有反思的超越应用。它使抽象的哲学思想成功地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政治理论,以及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理论根源,也是应用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达到新的阶段的重要标志。体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的应用发展,并且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这样12个方面:

(一)实践标准观与改革开放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常识,也是《实践论》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本人在1963年11月修改《九评》的一篇文章时还亲笔加写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语。这说明它不应该成为有争议的问题。但谁能想到,经过“文化大革命”后,这个哲学常识居然要正本清源、重新启蒙。又有谁能想到,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一是为我们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中国进行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第二次伟大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为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供了理论前提和舆论动力,为第二次伟大革命的发动和不断展开准备了丰富的干部资源。三是为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和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掀开了序幕。四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异常广阔的空间,使之能够形成一个又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因此,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逻辑起点。它所引发的思想解放,对于我们党今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还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实事求是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一国两制”论。

“实事求是”,本来是毛泽东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后为我们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经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它得到重新确立,并且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衍生出许多政治理论之果,成为改革开放3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之源。

首先,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言,其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一是提升了“实事求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它被视为整个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根本的法宝。二是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相连一起,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更具动态性。三是实事求是还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联为一体,被视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重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撑,更加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独具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论。

其次,运用实事求是思想,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建国以后,我们党犯“左”的错误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根源就在于,没有正确地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经过拨乱反正,党中央清醒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两个方面,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作了新的界定,强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再次,运用实事求是思想,创立“一国两制”论。尽管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有“一国两制”思想,但将其明确提出,并成功实践,则在邓小平和江泽民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时。邓小平明确地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归功于实事求是。他说:如果这个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1](P101)

(三)主要矛盾观与经济建设中心论。

主要矛盾的思想是《矛盾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对主要矛盾的阐发也是毛泽东的神来之笔。他说:研究任何过程,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个方法,结果如堕烟海。这段话是他炉火纯青地运用之思想结晶,其得意超然之情跃然纸上。他的成功,从哲学上说,与正确地运用这个思想有密切关系。他晚年犯严重的“左”的错误,一个重要方面也在于没能正确地运用这个思想,对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了错误判断。拨乱反正,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还是运用毛泽东的主要矛盾观,对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作了正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正是对主要矛盾有这样坚定明确的认识,所以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十七大也明确指出:尽管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仍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P14-15)毛泽东的主要矛盾观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四)矛盾主导方面观与社会主义主体论。

毛泽东阐发矛盾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是指出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这个方面所规定。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岁月,他运用这个思想是很成功的,正确地处理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关系、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关系。但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却没能完全坚持这个思想,逐渐形成“社会主义纯粹论”倾向,尽管在作天马行空式的哲学谈话时认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认识的深化,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关系,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形成了事实上的“社会主义主体论”。不仅“一国两制”构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思想,实际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文化政策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体论”。与此相联系,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可以说是“共产党主体论”。实行这样的制度,同样是由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两党制”既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社会主义主体论”思想。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可以通过探索其他形式的分权体制和机制来解决。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