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浅谈康德的批判观及其影响

摘要:徐瑾,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专攻“道德形而上学”及“宗教伦理学”。康德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前半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后半生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在康德的诸多巨作中“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是最为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在科学上面反对蒙昧主义,认证科学规律的必然性;《实践理性批判》在道德上反对奴隶主义和利己主义,揭示自由意志的普遍必然性的法则。

徐瑾

徐瑾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高端论述:http://www.71.cn/2015/0124/798745.shtml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5/0124/798747.shtml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西方思想家,今天介绍近代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康德是非常著名的一位思想家,他写过非常著名的“三大批判”,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一、《纯粹理性批判》及其影响

(一)为何康德思想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大于在平民中的影响

康德这个人本身也是具有一些传奇色彩的,据说他小的时候,生下来非常瘦小,医生说这个小孩可能养不大,当然后来养大了,之后体弱多病,医生又说康德活不长。康德出生于1724年,去世于1804年,他活了80岁,80岁还算高寿的。康德为什么会这样呢?康德的生活其实与他一直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康德的生活是一种纯粹理性的生活。比如说他每天5点起床,7点吃早饭,12点吃午饭,下午6点吃晚饭,9点半睡觉,那么他每天的时间是严格按照这样来的,比如说5点起床,5点立刻就起来了,晚上9点半睡觉,9点半或者9点35他就睡了,而且他一生未婚。康德的天赋很高,前半生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他甚至提出来宇宙的起源论里面的星云假说,但是后来的话,在后半生他转向了哲学研究。为什么呢?他要探讨关于世界,关于人本身那个最本质的问题,而这个最本质的问题他认为用科学是解释不了的,所以他转向后面的哲学研究。

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当他的第一本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出版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懂,没有办法,很多人看不懂。康德又自己去做演讲或者说在不同的场合来解释,这本书究竟要写什么。这说明康德思想是非常深奥的,因为大多数人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我们想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达到康德的思想的深度,因为你和他不是同样的一个深度。如果你相差太多,那么就没有办法去理解他的思想。正如我们说一只蚂蚁永远没有办法理解人类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因为蚂蚁和人相差太多了。康德有这样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头顶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你看,在这样一个宇宙中间,最神秘的只有两样东西,一种就是浩瀚的宇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灿烂的星空。另外一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心的这种奥秘,人的这种心灵也是一个最奥秘的东西,这是康德所说的。

康德接着又说了,外在的浩瀚星空只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渺小感,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浩瀚的宇宙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的是什么呢?想到我们人类是很渺小的,我们这个地球是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中间的一个,而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面的单个人,那么我们不是更加的相当于一粒尘埃,相当于一只小蚂蚁。那么我们愈加反思这样的宇宙,反思这样的一个星空,我们愈加的感到我们的渺小。

还有一种东西是什么呢?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当我们愈是反思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的时候,我们愈加的感受到人心的神圣和高贵。因为在整个的宇宙中间只有人才会真正的道德,为什么呢?只有人才有真正的理性精神,而其他的一切存在物包括没有生命的矿物、无机物,肯定无所谓道德,植物也无所谓道德,动物也无所谓道德,比如说一只狮子吃掉羚羊,它生吞活剥,我们看起来很残忍,但是对它来说这是生存的本能,这不存在道德还是不道德。而我们说一只斑马为了掩护其他大多数斑马逃跑,它单独地冲上去与狮群搏斗牺牲了自己,那么我们也不可以说这只斑马是道德的,因为这就是动物本能。但是我们会发觉人是不一样的,人有理性的精神,由此有道德的意识。当我们遵从理性,在实践中做道德行为的时候,我们会发觉我们是崇高而神圣的,甚至于超越于整个物质自然界,因为自然界除了人之外没有理性。所以康德把人的这种高贵性空前的凸现出来,因为康德的理性有时候过于艰深,他的行文笔调,德国人的行文笔调都是比较繁琐,论证比较严密的。所以说他的思想在学术界,在思想界有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平民中间影响稍逊一些。

(二)康德思想与休谟思想的渊源

康德的整个思想是什么?康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思想呢?我们不得不提到休谟。休谟是我们讲的另外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一个观点叫做不可知论,就是这样的一个宇宙,这样的一个自然,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去了解它真正的内涵的。比如说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别的一个什么转,就好像是万有引力,这是我们人所看到的。但是你会发觉只要人能够发现的规律都不是真理,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比如说万有引力,牛顿的很多经典物理学,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量子物理里面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在休谟看来人们是没有办法认识自然界的真正规律的,所以科学所标榜的真理根本就不是真理。当时康德就感觉到很困惑,他看到休谟的思想之后,他非常困惑地说他怎么会想到这些呢。他就要解决休谟的这个问题,就是人类能不能认识自然科学的绝对真理。于是他花了10年的时间沉思,最后写出来《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在1770年以前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科学,他曾经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提出了著名的潮汐摩擦假说和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康德1724到1755年就发表这样的一个文章,当时也就30岁左右,他是非常有天赋的,但是后来在1770年之后,尤其是接触到休谟的哲学思想之后,他转向了哲学领域。在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然后在1788年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在1790年发表了《判断力批判》。

(三)《纯粹理性批判》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我们来看《纯粹理性批判》里面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东西。首先我们来看他的学说为什么叫批判哲学,为什么叫理性批判哲学?其实他所要研究的就是要对人的认识理性做首先的考察,也就是他的批判。比如说人们总是说我们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我们认识的自然科学真理会是怎么样的。康德说我们首先不要谈这个真理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现在要批判的是理性能够认识什么和不能够认识什么,或者说理性认识的界限在哪里。如果你超出了这个界限,那么就属于一个不可知论,或者说是一个合理的推测、猜测的领域。但是你不能说它就是这个领域,比如说上帝的存在,在康德来看这个理念明显超出了人类理性的界限,因为在理性的界限之内并不能够证明上帝在哪里,在或者不在都没有办法去证明。

上帝这个理念其实就是超出人的理性范围的,而这个理念对于康德来说,我们可以首先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它,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就是理性最终能认识的界限在哪里,这就是他的《纯粹理性批判》所要做的工作。于是在康德看来“人为自然立法”,这是他《纯粹理性批判》里面的话,什么叫做“人为自然立法”呢?就是说首先对理性做一个认识界限上的区分,他认为人类的理性所能认识到的一切东西所构成的这个世界叫做表象的世界或者说叫现象的世界。也就是说,首先通过我们的感官包括感官所借助科学设备仪器搜集到的资料,通过我们的理性从中间归纳出规律,找到所谓的真理,康德认为其实这都属于一个表象的世界。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世界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耳朵、触觉、味觉等等所得到的经验性的材料。而这个经验性的材料是变动不居的,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这些材料本身就不是一个永恒的东西,是千变万化的。这些材料中间我们得到一小部分,当得到这些材料之后,我们的理性对它进行抽象,所得出的那个规律就是所谓的真理。在康德看来,这个本来就不是它所有的规律,是人给自然界所定义的规律。当然我们说这个观念叫做哥白尼式的革命,也就是说自然界所谓的规律不是客观的。

这个自然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它有些最本质的规律其实人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人所知道的规律是从经验的材料中间得到很多的材料之后,把它抽象分析出来的,而这个规律是属于这样的一个经验世界的。什么叫做一个经验的世界呢?就是我们的感觉世界,这个感觉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永远都没有永恒性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总是在不停的变化,唯一不变的主题是这个世界它永远都在变。在这样一个变化的经验世界中想找到一种所谓永恒的真理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相对的规律,比如说万有引力,以及其他很多的规律。

责任编辑:王晓云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