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这就是它的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它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的结论,而是敢于面对一切新鲜的事实和经验,正如马克思在谈到辩证法的本质时所说,“它对每一个已经生成的形态,都是在运动的流中,从它的暂时经过的方面去理解;它不会屈服在任何事物面前,就它的本质说,它就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的跋”)。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革命精神。而邓小平理论恰恰是这一精神的典型代表。它的突出的特点——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征,也是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拥护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在当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不仅需要有洞察历史的卓越智慧,而且需要有无与伦比的政治勇气。因为所谓破除迷信,实际就是破除对“偶像”的迷信,所谓解放思想,实际就是解放被禁锢的思想。在当时,这是要冒极大政治风险的。但是邓小平同志以其伟大政治家的气魄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置个人毁誉于度外,毅然决然地发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呐喊,使全党全民为之警醒。他的鲜明的理论风格和政治勇气,永远值得全党同志学习。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打破僵化,就是不拜倒在任何偶像面前,就是相信一切都在“运动的流中”,相信辩证法的伟大法则,相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典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