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新常态”及2015年宏观政策分析

核心提示:“新常态”之下,必须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释放制度红利这个最大红利。要通过制度安排运行机制创新,打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千千万万社会成员、市场主体释放潜力、活力的积极性。

当下,“新常态”已经成为讨论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首次提到这个概念,9月又重提,在11月的APEC会议论坛上,又一次专门谈到了这一概念。我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代表,如果在未来8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段里面,能够维持7%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取得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成功,那么到2020年就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

一、通过三个关键词解读“新常态”

(一)中高速。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合乎规律地要实现阶段性改变,用明显不同于两位数高速增长状态的新阶段取代原来的旧阶段,即是说:我国原有的10%以上的高速增长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无一不表明这样一种高速发展阶段势必要发生变化。我国现实生活的种种相关因素、指标分析都指向了这一阶段的变化已经到来。

第一,“新常态”现象之考量。2012年以后,我国主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跌破8%,在2014年将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5%左右,并且提出不再把增长速度作为年度目标,而是作为一个预期值来看。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要靠市场在波动中间配置资源。我国在经历了几年增长速度下行之后,并没有完成一个探底过程。因此,进入新常态,要继续完成这样一个探底。对此,中央提出了“三期叠加”:一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效应的消化期。我认为,还可以再加上一个全面改革新阶段上攻坚克难的推进期。就是说,主观上我们必须尽力而为,增强能动因素的发挥。总之,在完成探底的过程中应该趋稳。趋稳以后,要得到一定发展动能的积蓄,就是蓄势,然后对接到一个尽可能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平台上。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