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与风险评估及2015年宏观政策展望(3)

摘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逻辑。由此,明确小逻辑要服从大逻辑。比方有人说房产税不该征收,其原因是我国的房屋产权只有70年,这是一个小逻辑。它的大逻辑则是每个人的财产都应被平等课税。这样,房产税就自然被推出来。

后三句话的判断,看现在的俄罗斯就可以了。油价波动加大,自然而然使得俄罗斯的卢布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个高估货币,由此成为了整个金融对冲、炒作的重要目标。2014年10月13日,我国跟俄罗斯刚刚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1500亿人民币换俄罗斯8150亿卢布。现在,卢布大幅贬值。有人说,中国损失巨大。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换美元也在一路走低。

(三)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提到了“资源环境约束”,但是在承载能力上,没有提“资源”两个字,而是说“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是接近上限”。原因在于,资源还有一个创新性的问题。其实,我们现在应该是节能和新能源或新资源的开发同时并重的一个时期。美国经济增长没有放缓,而且出现了逆工业化浪潮,其能耗更高。2007年,美国的原油进口量是6.2亿吨,而2014年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大约只有3.5亿吨左右,相当于美国1987—1988年的原油进口量。虽然美国的能耗更高了,但原油进口量大幅度降下来了,主要是靠页岩气革命解决了多出来的能耗供给问题。所以,不能说资源承载能力已达上限,因为有一个资源和能源的创新问题在其中。

二、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我们从以下经济变量入手进行分析,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要素和产业组织方式。

(一)新型消费业态在不断成长,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国的消费增速一直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2008年以前,每年的增速是11%到12%之间;2008年以后,我国的消费增速扩张到14%—15%;进入到2012年以后,我国的消费增速一年降一个百分点,2012年是13.5%—14.5%;2013年是12.5%—13.5%;2014年是11.5%—12.5%。

那么,影响我国的消费增速或说消费需求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呢?有很多人认为,增加人们的收入,解决好后顾之忧,如上学、看病这些问题之后,人们的消费需求就能相应提高。诚然这些举措,我们都在做,但是从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好。在我国,拉动消费最有效的手段是消费促进计划或者叫消费补贴计划,比如说一台电脑5000块钱,你买不买?如果你买了,给你补500块钱;不买,就不补,那老百姓就买了。我们从2008年开始启动这些计划,诸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建材下乡等,包括2013年节能产品补贴。消费促进计划带来的问题是排浪式消费,就是政府补贴哪种产品,哪种产品就骤然火爆;一旦不补贴了,这个产品的消费一下就回落下去。此外,我们还有一种从众消费心理,或者说模仿型消费。“模仿型消费”与“排浪式消费”,一直占据我国消费的主体地位。现在来看,这种模仿型消费和排浪式消费,也不能说已经过去了,但是新型消费业态在不断地成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从现在模仿型消费和排浪式消费还占较大比重的状态中,看到了新的趋势,就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渐渐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产品成本最低、产出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就不再是生产追求的目标。生产所追求的是更能跟需求契合到一起去的特性。由此,带来的是企业规模小型化、产品个性化。因此,王府井式的传统销售模式,即顾客到王府井现看商品、现学习商品、现做出购买决策的销售模式,就需要更新了。以后的市场,需要先期培养,在发展购买行为之前,就非常便利地知道产品的质量、特性及其跟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只是一个交易行为,不再是一个充分的选择行为。那种选择的行为在更加便利的信息渠道中就完成了。

在未来,我们要推进消费税改革,就是将消费税征税环节从生产类消费品的最终环节,变为零售消费品的最终环节。换句话说,过去流通成本是不交消费税的,将来的流通成本也要交消费税。这些都会给既有的传统商业业态、商业中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带来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两件事。其一,质量保证是前提,建立好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二,将营销重点由原来的流通环节放到了生产和设计环节。换句话说,就是供给可以自然产生需求。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