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资金是4.4万亿,下降9.3%,其他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他资金就是由购房者给房地产商提供的融资。它既反映房地产的供给能力,也反映房地产的需求能力。它下降就反映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买房过程中,有两次付款。第一次款是付预付款;第二次是做按揭以后,由银行进行个人住房贷款,转支付给房地产商。来看一下这两笔钱。第一笔钱,定金及预收款是2680亿,个人按揭贷款是1.2万亿多一点。正常情况下,增速大约应该是持平的,而实际情况是定金及预收款下降了12.2%,个人按揭贷款下降了4.2%,远远不是持平的问题,也不是说差一两个百分点的问题,是差好几倍的问题。这说明:我国房地产企业表面没降价,其实已经降价了,它在定金及预收款的收取过程中,大幅度地让予了自己的利润。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靠自己的利润扛房地产价格不下降的这个空间,已经被极大地压缩了。
(二)金融市场高杠杆风险。我国存在金融市场高杠杆的风险,但是并没有到爆发的程度,可以进行相应地引导和克服。
第一,2014年9月末的广义货币,就是我们的流动性是120.21万亿,10月末广义货币下降了,是119.92万亿;现金的数量在9月末是5.88万亿,到10月末变成了5.77万亿。广义货币等于现金加活期存款加定期存款,在整个资金结构中,我国可能出问题的是定期存款和现金。这两个方面出了问题以后,对杠杆率高的产品影响最大。一旦银行银根从紧,杠杆率就要去杠杆化,就要有钱去还债,人家银行不给你贷款了,你得能够有钱把贷款还回去。由此,谁的杠杆率高,谁在这种情况下的风险就大。
第二,我国货币市场2014年1—9月平均日交易额是1.13万亿,10月平均日交易额是1.54万亿。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货币市场很有效率、很景气、交易量很大;另外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总是在市场上买卖现金,说明其现金头寸非常紧张。也许在前一个小时,现金过剩,我就卖掉,有现金有收益,而后一个小时,可能现金就紧缺了,又得买回来。这就导致了现金交易量迅速上升。如此紧张的现金,使我们下一步去杠杆化的空间非常小。
第三,从社会融资总额的情况来看。我国2013年的信托贷款是9千多亿,到2014年信托贷款是负的215亿。信托量适当下降是对的,但下降到这种程度是有问题的。正常情况下,一个信托产品到期以后,应该发行新信托、偿还旧信托,让这个信托产品滚动下去。如果到期发不了新信托,那么接下来就只能把自己所有的资产卖掉,用以偿还旧信托。所以说,信托融资可以下滑,但下滑到负值状态就不正常了。以房地产企业来说,如果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信托到期了,还想通过发行新信托换取旧信托,就不太可能,它只能靠卖掉手里的存量房,用以偿还旧信托。这也容易激发市场风险。
四、2015年宏观调控的基本策略
第一,努力保持经济增长。在保持经济增长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这跟2014年的基调是一样的,但在表述上略有不同。2015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是要有力度,货币政策是要更加松紧适度。从这两点来看,2015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规模、赤字规模仍将进一步地扩张,货币政策从流动性供给来看,也将进一步地宽松。
第二,积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在保护产权等方面重新来建立政府的工作重点,政府要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第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要引入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二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就是要建立起农产品的价格区间制度。比如,规定一个农产品价格区间,当价格在这个区间上限价格之上的时候,国家拿出钱来补贴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当这个价格在这个区间下限之下的时候,国家拿出钱来补贴农业的生产者。相应地,还要解决好其他两项制度,一是农产品的收储制度。除了国家储备需要以外,剩下的临时收储都要退出历史舞台。二是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也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今后,从现在直接补贴农产品,变成补贴给农产品提供价格服务的机构。比方说你可以到保险公司开展农产品的价格保险,当市场价格低于约定价格的时候,保险公司就把保险的赔偿金赔付给你。同时,把金融机构纳入到农产品的定价和市场研究当中。随着农产品价格补贴改革的逐步完成,农产品价格的定价权会更加灵活。农产品价格定价权灵活对于农业企业和农民来讲,收益会提高;对于农业的土地、农业的财产权来讲,其价格会上升;对于城市的老百姓来讲,下一步要买什么品牌的粮食,也是要充分考虑到质量差异的。以此来提升农业企业的收益,改善农产品的经营市场,改变农业的财产权价格。除了粮食以外,其他农产品的投资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