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成果就是开辟了伙伴对话的新渠道。这是这次APEC会议不同于以往历次APEC会议的一个重要创新,首创了东道主伙伴对话会。在APEC正式会议之前,先行举办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这是北京APEC会议的首创,是APEC历史发展进程的贡献。在这一次对话会上,习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再加上此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相关国家已经达成了协议,由这两个机制提供资金支持,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一带一路”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不是孤立的,它与APEC领导人会议形成一种彼此促进的关系,总体上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七个成果就是促进了双边关系的新发展。在目前的国际体系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向,就是区域合作与双边关系高度互动,多边框架与双边关系相互支撑,这种互动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的。北京APEC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区域框架与双边关系的良性互动,形成了这次APEC会议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成果和收获。北京APEC会议对中国推动双边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借助奥巴马总统应邀参加这次APEC会议的机会,为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提出要从6个重点方向进一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也得到了美方的响应,可以说这是未来中美关系的六个重要领域,分别是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中美的协调一致,也为推动亚太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
与此同时,利用这次APEC会议,习主席还与普京总统进行了在2014年的第五次首脑会晤,签订了17项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在会议之前,受舆论广泛关注的就是日本首相安倍访华。安倍接受邀请来参加北京APEC会议,中国是东道主,但是中日关系正处在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一个低谷,双边首脑会晤能不能实现?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是不是要进行深入交谈?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这之前,要实现中日首脑会晤,中日双方达成了重要的四点政治共识,也正是在这四点政治共识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会晤,从而为中日关系的改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中日问题积累得很深、很复杂,很难通过一次会晤就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此外,借助这次APEC会议还实现了中韩、中印、中越、中泰、中非等一系列的双边会晤,可以说APEC是一个区域框架,也是一个多边框架。中国借助主场之力,对相关的双边关系合理安排,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议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对中方来讲,这是此次APEC会议在双边领域的重要收获,从而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
第八个成果就是宣示了中国对内对外的新政策。中国在快速崛起的过程当中,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策或者战略走向也高度关注。这次APEC会议,无疑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利用主场优势,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宣示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实际上,无论是习主席还是其他层次的领导人,都通过宣示内外政策赢得了更多的国际理解和支持。在关于国内的一系列新政策中,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可以说是近两年的最大主题。同时,对中国国内的新形势,尤其是经济形势,也做出了系统的说明,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对外政策上,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的一贯主张,就是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强调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对地区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所应该做出的贡献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