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勘测员”李振函

“好勘测员”李振函

摘要: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确立上亿个水文地质测点,承担完成的找矿项目潜在价值上百亿元,确立井位300多眼。在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李振函时刻心系民生。2011年春,山东省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李振函带领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确定井位96处,成功钻凿抗旱水井73眼,钻孔进尺8900米,保证了旱区23万人口吃水、5万6千亩耕地灌溉。2014年11月,李振函荣登“中国好人榜”。

“君不见:地质勘探山区翻,常走泥泞坑洼悬崖边。人推越野车不前,掌灯携手行路难;行路难、有谁见,见此情景使人改朱颜。君不见:崇山峻岭少人烟,为寻矿藏风餐露宿干。人拉肩扛很平凡,春雨夏炎冬雪寒;冬雪寒、多艰难,再难也要为国作贡献。”——这首题名为《行路难》的作品是一位勘探队员在实际体验中所作。山东省地矿地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民革山东省委委员、民革日照市委副主委李振函,就是一个矢志不渝献身地质勘探事业30年的“地勘铁汉”。

凭借对地质事业的这份执着和坚守,李振函历经艰辛、风雨兼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质找矿奇迹,他迎难而上,勇当探矿先锋,永不停歇前行的脚步,被誉为“水神”、“打井状元”。

1.对国家负责 “‘点石成金’不出成果绝不罢休”

1984年,李振函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他主动放弃了分配到大城市的机会,来到了沂蒙地区进行地质勘测工作。同学们纷纷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分配到大城市过舒服的日子。李振函却说:“我是地质工作者,我的青春和理想在山间野外。我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带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只身来到驻扎在沂蒙山区的原地质部山东局第八地质大队工作。这些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确立上亿个水文地质测点,承担完成的找矿项目潜在价值上百亿元,确立井位300多眼。

2006年,李振函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山东省地矿八院总工程师。李振函接到了一个大项目,而这个项目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五莲县七宝山金矿是国有老矿山,经过长期开采,资源几近枯竭,2000多名矿工面临着失业。曾经有七支勘探队进入矿山,试图寻找铜矿,但最后都无功而返。李振函带领技术人员踏遍了七宝山的每一寸土地,连续攻关500多个日夜,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该地区地质地貌、岩性构造的第一手数据。2008年6月,他们向省地矿局提交了勘测结果报告:其中铅锌金属储量23.2万吨,银储量532吨以及部分铜和金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60多亿,企业可持续采矿30年。这被认为是山东省多金属找矿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李振函说:“我觉得既然接了这个任务,无论遇到什么困哪,我也要千方百计的完成它,不出成果决不罢休。”

2.为群众尽责 “为百姓找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同时,李振函也没有忘记为老百姓解决疾苦。李振函发挥自己技术和经验优势,先后为日照100多个村寻找水源。李振函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乡村和学校找水打井。2007年4月,安丘市偏远山村西近埠泉村由于附近开采含铅重晶石矿污染了地表水,村民吃水困难,家家户户都要到5公里以外挑水吃。三届村委会为解决这个问题,耗资数十万元在村中打了24眼井,没想到竟然全是“干眼”。村支书李彦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几经辗转找到了李振函。李振函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带着也是学地质的妻子一起赶到了西近埠泉村。李振函走遍了村里村外的沟沟坎坎,仔细调查了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做了整整三天的地球物理勘探。终于,在村西北150米处的麦田里确定了一处井位。当钻机钻进至80米时,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围观的村民发出了阵阵欢呼:“出水了!出水了!”村民们奔走相告,一时间,鞭炮齐鸣,整个山村沉浸在过年一样的幸福和欢乐中。后经抽水试验,这口井每天出水量可达1800立方,水质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在有的贫困山村小学,他不仅义务为他们勘测水源,有时连钻井的费用也一起捐给了学校。

2011年春,山东省遭遇2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省大面积缺水,田地干裂,群众饮水十分困难。李振函主动承担起抗旱救灾保人畜饮水的重任,组织带领一支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迅速在日照市四个区县展开工作。经过38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突击队成功钻凿抗旱水井73眼,保证了旱区23万人口吃水、5万6千亩耕地灌溉,圆满完成了抗旱救灾的重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损失。2012年,李振函在莒县安庄镇开展“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历尽严寒酷暑,成功钻探6眼“同心井”,彻底改写了安庄镇贫水历史。李振函说:“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不仅要对国家负责,也要对老百姓尽责。为国家找矿、为群众找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3.为社会担责 锻造日照“国家地热温泉城”

走进日照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墙上“亿吨综合大港”、“临港产业基地"等八个代表日照特色的城市名片。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李振函时刻不忘肩负的政治职责,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针对日照地质特点,李振函建议打造“国家地热温泉城”,想要为日照增添新名片。几年来,他撰写提案、建议共16份,每份都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直击要害,建议切实可行。针对日照市地热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他连续3年提出《关于开展日照市地热温泉资源勘查开发的建议》。2009年,日照市主要领导亲自做出批示,要求日照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各区县具体实施。当年,五莲县人民政府出资600万元,由李振函亲自带领项目组在五莲县管帅地区勘查探明并成功打出了山东省内出水量最大的地热温泉井,温泉井井深1516米,热水温度62度,出水量每天3050立方,填补了日照市无地热温泉的空白,在日照市地热温泉找矿上实现突破。目前,五莲县政府正着手在地热温泉井附近规划建设春秋温泉小镇,打造特色旅游经济。

日照市民说:“以前想找个温泉泡泡,要去邻近的城市,现在在自己家门口就有了。”日照市叩官镇北店村村民刘玉波说:“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荒地,通过勘测队的李总说是这里能打出温泉来,结果真打出温泉来了!我们老百姓农闲的时候有地方挣钱了,我们老百姓的农产品也有地方销售了。”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