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得改善 民生添福祉

生态得改善 民生添福祉

——2014年我国林业工作综述(一)

2014年,全国林业系统紧紧围绕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新突破。

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制定了林业改革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建立健全9项基本制度、全面加强9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林业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体目标。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国有林区改革,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确定了2个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8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全国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近15万家,县级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达1600多个,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共调处林权纠纷19.6万起,林地家庭承包到户率比2013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造林绿化和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全国共完成造林9041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17亿亩,均超额完成全年造林任务。4.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3.2亿株。加强了京津冀蒙林业生态建设和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推进了全国木材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首批划定国家储备林1500万亩,改造培育600万亩。启动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落实退耕还林任务500万亩。稳步推进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了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分别完成林业建设任务367万亩和557万亩,新增14个重点治理县,滇桂黔三省区石漠化县实现全覆盖。新增国家沙漠公园32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试点县23个。新批准12处国家森林公园、14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570多处。

资源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加强。生态红线逐步落地,天津、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市划定了生态红线。发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推进了全国林地“一张图”变更调查、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重点省份泥炭地调查、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等工作。启动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开展了全国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重点国有林区开垦林地清查、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专项行动。全国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3.05万起,破获涉林刑事案件1.9万多起。加强了大熊猫、朱鹮、老虎等重点物种保护,珍稀野生植物德保苏铁回归自然获得成功。开展了2014天网行动和眼镜蛇二号行动,公开销毁6.1吨执法查没象牙及其制品。19个林业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国家级林业自然保护区总数达344个。森林火灾等灾害防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3673起,受害森林面积28.2万亩,人员伤亡112人,森林火灾次数有所下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79亿亩。

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出台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林下经济等专项规划。全国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5.26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其中,木竹加工及产品制造业、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产值均突破1万亿元。广东、山东、福建、广西、浙江、江苏等省林业产值均超过3000亿元。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38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9.5%。全国经济林产量1.49亿吨,油茶种植面积5664万亩,花卉种植面积1841万亩,木材产量8178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2.58亿立方米。

政策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中央林业投入1517亿元,涉林贷款2083亿元。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国有林场改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3.1亿元,安排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资金10.9亿元。森林保险范围扩大到27个省份,林权抵押贷款加快发展,新增林业贴息贷款99.4亿元。落实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8.53万户,累计安排改造任务158.9万户、已竣工140万户,惠及林区职工群众500多万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加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下一步林业工作要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常态,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回顾2014年,展望2015年,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信心满满地说。

山西:扎实推进天保工程建设

从2000年国家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山西省有72个县和8个省直林区纳入实施范围,覆盖全省60%国土。坚持以资源保护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优化生态为目标,统筹推进天保工程区转型发展。

严格政策落实。针对集体林改后面积分散、管护难度大以及补偿经费兑现难等问题,提出了“5311”公益林补偿费兑现的指导性意见,即50%兑现给林权权利人,30%用于集中管护,其余两个10%分别用于设施建设和项目监管。在管护上采取林地流转、股份联营、承包托管等形式,建立起以设施管护为基础、集中管护与自主管护相结合、委托管护与家庭承包为补充的森林管护综合体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运城、晋中、临汾3市及其他市县属45个国有林场纳入全额财政预算,省直147个林场有望纳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省级保护区将进全额。

增加工程投入。省级每年拿出5.4亿元用于天保工程配套建设和林区改革,其中:林区转制补贴17920万元、省级公益林补偿9159.2万元、实施省级天保工程1896万元、营造林配套23000万元、省直林区一线管护站建设1900万元。

加强森林培育和产业发展。以沿黄流域综合治理与吕梁山系植被恢复为主战场,以全流域治理、全林分经营为导向,对天保工程“营、造、封、管”实行区域综合规划,全省规划36个治理流域,规划治理面积达227万亩,2014年已全面启动。走出了林木种苗、菌类药材、生态旅游、森林养殖、林产品加工5条产业路子。

严格责任考核。省委、省政府将天保工程、公益林补偿制度的落实纳入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建立地方公益林补偿制度作为生态县创建的必要条件;省政府每年组织对全省林业生态建设进行督查,天保工程列入重点督查项目。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