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应对(2)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应对(2)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近日于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讲话部署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应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并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提到继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早在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该项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全面指示。

第二,京津冀教育质量、教育均衡与教育创新的三向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意味着区域内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现代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知识创新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教育均衡提升意味着区域内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公共教育机会更加充分,京津冀不同地区之间多种教育资源灵活共享;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实现机会平等,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家庭经济困难群体资助制度更加完善。教育创新提升意味着人才培养制度和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学校和师生更具有发展活力,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突破。

整合治理:京津冀区域教育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在当前以省市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的公共教育体制下,如何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间“各自为政”的教育运作方式,实现区域内教育事业的有效治理,成为京津冀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也为各级政府和教育工作部门至少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首先,如何构建科学的现代化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建立新型区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明确中央政府以及三个地方政府的宏观治理者角色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能力。此外,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也应当构建起有机协调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简政放权,减少过多行政干预将成为关键。学校也应当积极发挥办学自主权,与灵活多样的社会资源一同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当中。

其次,如何实现三地教育体系的整体性重构,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目前北京与天津的高等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导致过度教育和文凭贬值的问题。然而,对于作为全国第六大人口大省的河北省来说,却还有相当潜力的人口红利有待发掘。京津冀地区的学校有必要大力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注重与不同产业的上下游联动结构相适应,使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尽可能地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对经济与社会的促进作用。此外,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实践取向的培养模式。这也就决定了京津冀地区的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将会比其他教育领域更加密切,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

再其次,如何才能在保障产业功能疏解与人口迁转的基础上,促进京津冀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政府尤其需要解决为迁转人口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满足其子女就近上好学的需求。

协同与创新:京津冀区域教育发展机制与路径

要破解上述难题,实现京津冀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要三地教育活动的各方参与者积极参与,以协同为机制,以创新为路径。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