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竹: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3)

摘要: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把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作为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把居住证制度作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居住证制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居住证制度,包括涉及到的流动居民具体权利关系,宣讲家网站特别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的丁元竹教授,与大家共同分享他对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的一些理解。

第一大问题第三点,我们可以看这个户籍制度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实际上就是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来看户籍制度它到底是什么?这里面我们可以通过农民工,农民工在城市面临的问题,农民工的家属和他们的家庭在城市中以及在农村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就能够从深层次来理解我们国家的户籍制度。那么到去年年底,当然统计口径不一样,有的部门统计说我们国家大约有24000多万流动人口,也有部门统计是26900万,不管多少,总而言之我们有2亿多的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在城市之间摆动,有的是跨省,有的在省内,那这些人他们都是在城市干什么呢?他们从哪里来,大约从东部地区有1亿多人,中部地区有9300多万人,西部地区有7100多万人,这些人去了哪里,他们到东部的有16200万,到了中部地区的有5700万,到了西部地区的有5000多万。这些人在东中西的城镇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以他们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所以我们国家第二产业制造业是一重头,而农民工是制造业的生力军。在我们国家的第三产业里面,批发零售业又是在第三产业中占了相当的比重,所以我们这些农民工30%的是在建筑业,13.2%是在制造业,还有一些在批发零售业,在这些行业里面。

但是这些人他包括新生代,80后90后这些人他们面临的问题,就尽管他们进城了,他们在城市中工作,他们在城市中就业,他们在城市中获得自己的收入,但是这些人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失业保险都远远的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要求。甚至很多人在城市中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正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他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一些雇主恶意的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拖欠他们的工资,造成了劳工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所以他们权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不能享受城市的居民所享受的其他的权利,比如说我是讲过去,当然这两年是有很大的改善,我还要讲。比如说他们没有办法来享受医疗,没有办法子女入学等等这些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由于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他们在住房、在就业、在福利、在教育上面临一些问题,所以就造成了他们的子女和他们的父母与他们长期分离,我们以他们的子女为例,2012年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6000万,这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这是很重的社会问题。

这就是我给大家报告第一大的问题,我们国家居住证制度,当前我们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它的历史背景,这个历史背景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报告。

第一就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一个重要的转型、转轨,这个重要的转轨一个方面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一个是从传统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型,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经历过我们这样的转轨和转型,我们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交织在一块,带来了大量的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的权益问题。这些权益问题都跟户籍制度有关,都是由于户籍制度造成了他们没有权利去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的权利,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问题。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