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问题纵横谈(3)

核心提示:在台湾,无论哪个党上台,都不会动摇我们对台政策的核心:一是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做出放弃武力的承诺;二是在台湾问题上没有时间表,但台湾问题绝不允许无限期拖下去。前阵子,香港“占中”之乱,不是人们联想的民主问题,不是民主实现快慢与实现方式问题,究其核心问题,是香港管制权的争夺。

1979年1月底,小平同志去美国访问,在国会两院的国会山发表演说的时候明确提出,从今以后,不提“解放台湾”这个口号了。这一特殊政策的新调整完整体现在1981年9月30日,当时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以答新华社记者问的方式,代表中共中央阐述了9条对台新政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叶九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承诺我们将以特殊的政策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回来以后,将设立特别行政区;第二,呼吁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统一;第三,统一之前,先实现“三通”,即是:通商、通航、通邮,累积互信。

1982年1月,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客人的时候讲,“叶九条”是我们中央集体的一个决定,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开始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1983年6月,小平同志在会见另一拨美国客人的时候,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六点意见,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邓六条”,这都是政策层面的。82《宪法》出台的时候,第31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即: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就是“一国两制”的法源。

与此同时,我们也做了很多非官方的喊话。比如,廖承志同志给时任台湾当局执政者的蒋经国写信,二人有同学之谊,信中用了鲁迅先生1927年一首诗中的两句话,来形容两岸关系,“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呼吁蒋经国先生能够接受“一国两制”的方案。后来,邓颖超同志也给宋美龄先生写信,呼吁对岸回来。但是,遗憾的是,蒋经国先生完全拒绝接受“一国两制”,他提出“一国良制”。就是说,我也是主张统一的,但存在一个谁统谁的问题,谁的制度好,谁就来统一。由此提出,要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提出了“三不”: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

第三个阶段,1987年到1999年——“两岸关系的大突破、大发展时期”。

1987年下半年,蒋经国先生突然去世,没有完成好接班的部署。1988年,当时的副总统李登辉自然地接任了总统的位置,后来又当了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刚上台的时候,非常明确地表明,坚贞不渝地遵循经国先生的遗志,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1992年,还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并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来促进这个事情,但是好景不长,骨子里主张台独的李登辉在1993年搞了“重返联合国”运动。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2758号决议,宣布蒋介石集团丧失了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唯一合法席位的权利,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在蒋介石和蒋经国时代,毛泽东时代以及邓小平时代,两岸关系看起来非常严峻,或是武装对立,或是和平对立,但是,性质不严重,就是双方在争夺谁代表中国的权利。但是,李登辉尤其是他执政后期开始,两岸关系性质变了,李登辉要另起门户,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我是中华民国代表。在国际机构中,之前,不是你来,我就走,你在我就不去了,而李登辉是我们一块都进去,企图在联合国搞两个席位,这实际上就是搞分裂,在国际社会搞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

1987年下半年,蒋经国先生在去世之前,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决定,这两个决定既影响到了台湾岛内以后政治生态的变化,也影响到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大局。那就是:第一,搞民主化,开放党禁,解除戒严,推行民主;第二,开放对大陆的探亲。由此,隔绝30多年的两岸交流的大门打开了,然而官方和官方是依旧不打交道的。可是,两岸交流中的民众问题,总得有人出面解决,最初是红十字会来解决。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劫机,岛内一些人跑到大陆来,大陆也有些人跑过去。这样跑来跑去,就有很多问题。后来,双方都不鼓励这样,人跑过来,得收留,但是一般情况下,飞机是要送回去的,这就得打交道。对此,红十字会就解决不了了,可官方又不能出面,怎么办?于是,双方就想到一个办法,成立一个官方做背景,但以民间形式出现的机构,即台湾先成立了一个“海基会”,我们对应成立了一个“海协会”,对岸请的是辜振甫先生任董事长,我们这边请的是汪道涵先生任会长。但是,双方见面之前要解决一个问题,这种见面算什么性质的?见面的基础是什么?得找公约数,这个公约数在1992年解决了。1992年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达成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原则。这样,1993年实现了第一次“汪辜会谈”。当时,我们请他到这儿来,他不来;我们去,他又不让去,结果找了一个第三地新加坡,在那里进行的会谈达成了四点共识。

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八条对台的新意见。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江八点”,其核心内容有三点:第一,明确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基础和条件;第二,呼吁国共两党开始关于两岸关系的政治谈判;第三,邀请台湾当局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到大陆访问,当然我们也可以接受邀请去台湾访问。

看着即将热络起来,很可能要进入政治谈判阶段的两岸关系,美国政府感到情况不妙,大事不好,因为分裂的中国才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于是,1995年6月美国邀请李登辉到美国访问,当然还是做了一些包装的,不是官方访问,是邀请李登辉回他的母校康奈尔大学参加毕业典礼,请李作为杰出校友发表演说。可是,不管怎么包装,性质是一样的。李登辉在讲演中抛出“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概念,试图把“中华民国”与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做切断,分裂国家的意图曝露。于是,我们在1995年6月到1996年3月,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而且决定推迟原计划在1996年举行的第二次汪辜会谈。军事演习以后,台湾当局有所收敛了,两岸关系又重新由紧张回到缓和。于是,1998年,双方实现了第二次汪辜会谈。这次是在上海,我们请辜振甫先生到上海来和汪道涵先生见面,并且商定1999年举行第三次汪辜会谈,由汪道涵先生回访台湾。在李登辉就要卸任的前一年,1999年5月,李登辉出了一本书,叫《台湾的主张》,把他分裂中国的政治图谋全都表露了出来。7月,李登辉在会见德国记者访问时,明确抛出了臭名昭著的“两国论”。这样,两岸关系又开始陷入到了一个死胡同。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