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澳问题纵横谈(4)

核心提示:在台湾,无论哪个党上台,都不会动摇我们对台政策的核心:一是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做出放弃武力的承诺;二是在台湾问题上没有时间表,但台湾问题绝不允许无限期拖下去。前阵子,香港“占中”之乱,不是人们联想的民主问题,不是民主实现快慢与实现方式问题,究其核心问题,是香港管制权的争夺。

第四个阶段,从1999年到2008年——“两岸关系大逆转时期,台独的大泛滥时期,我们的反独促统时期”。

2000年台湾选举之际,除了国民党要继续选,当时连战作为李登辉的接班人出来选;再有就是民进党的陈水扁、吕秀莲作为总统、副总统搭档出来选,并且是志在必得;还有就是原来属于国民党的宋楚瑜先生,因为和国民党闹翻了,以独立身份出来参选。当然也还有搅局的,比如那一年李敖先生也出来选。最初的民调是宋楚瑜先生呼声最高,对于宋楚瑜当选,我们没有异义,因为宋楚瑜先生的中国情怀是很深的。但是,到了2月份,情况发生了变化,作为国民党的李登辉开始全力为民进党助选,因为他知道国民党的连战当选不上了,又不希望宋楚瑜出来,于是开始扶民进党的陈水扁。

民进党是主张台独的政党,如果陈水扁上台,就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台湾共和国,那是写进民进党章程的。于是,2000年2月,我们发布了一个白皮书,叫做《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带有最后通牒意味地提出了“三个如果”、“三个绝不”。“三个如果”:如果出现台湾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有“三个绝不”,即:绝不容忍、绝不姑息、绝不坐视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

在台湾3月20日投票选举之前的3月17日,刚好我们的“两会”结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就台湾问题明确表态说,这几天,台湾的选情波谲云诡,形势急转直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就是有人要扶让那个“台独”的势力上台吗?再过三天就要投票了,台湾老百姓的这一票一定要慎重。因为你们投下去的很可能不是选绿(民进党)或选蓝(国民党)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和与战”的选择。遗憾的是,3月20日的选举还是民进党上台了,陈水扁拿到了490万张选票,宋楚瑜拿到了460万张选票,连战拿到了230万张选票。国民党这么多年的执政地位就这样丢了。

陈水扁上台以后,慑于我们的高压,搞了个“四不”,即:第一,不会宣布台湾独立;第二,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把中华民国改成台湾共和国;第三,不会让李登辉的“两国论”进《宪法》;第四,不会搞统一和独立的全民公投。同时也表明不会把李登辉原来搞的国家统一委员和国统纲领废掉。可事实上,陈水扁却采取了曲折迂回的台独之路,其表现就是“去中国化”,就是把一切中国的痕迹,一切和大陆的联系逐步断绝。

2004年,又一选举之年,这次国民党吸取教训,认为上一次输是因为国民党分裂,连战和宋楚瑜不对付,这次要团结起来,打败民进党,夺回政权,于是出现了“连宋配”、“国亲合”。宋楚瑜2000年输选的时候,拿到了460万张选票,这么高的人气,他觉得不用浪费了,就组建了一个政党,叫亲民党。在2004年选举的时候,就出现了国民党和亲民党合作,连战和宋楚瑜搭档选。但是,遗憾的是,再一次输了,49.89%的选票对50.11%,陈水扁和吕秀莲仅比连战、宋楚瑜多2.7万张选票。这个时候,中央适时地对台政策做了大的战略性调整,决定把两岸关系的主动权逐渐拿回来,不能总是台湾出了什么事再去救火,很是被动。这就是胡锦涛时期对台政策的大调整,即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也可以叫“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首先来看,“硬的更硬”,主要是通过两个举措。一是2004年发表了“5.17声明”。台湾选举是3月20日选,5月20日就职,就在陈水扁连选连任第二次就职的前三天,我们发表了一个声明,现在有两条道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何去何从,台湾当局者必须做出选择。一条是一意孤行,必将玩火;一条是改弦更张,使两岸关系重见光明。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比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更加神圣,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湾当权者胆敢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2005年3月4日,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在“两会”期间,会见台湾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时候,谈了四点对台意见。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三是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绝不改变;四是反对台独,绝不动摇。10天之后,在“两会”结束的时候,又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叫做《反分裂国家法》,1065个字,十条内容。其中第八条把我们2000年出台的白皮书中谈到的“三个如果”拿过来,以法律的形式加以重申。对台湾来讲,只要谁搞台独,我们肯定打谁;对于我们来说,不管谁在台上,不管这一任领导人愿意不愿意走到武力解决这一步,只要台湾出现这三种情况中的一种,或者合并出现,都必须打。

其次来看,“软的更软”,既然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我们必须得给对方台阶下,因此,我们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者让步。其一,把“一个中国原则”的科学涵义做了调整。提到台湾问题,肯定要提到一句话,那就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基础和条件,那么,“一个中国原则”究竟指什么?过去有一个传统的说法,三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国际社会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来,我们觉得这三句话太硬了,进入新世纪以后对这句话进行了逐步调整。我们现在的说法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其二,我们明确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一切问题都可以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可以谈”。其中提出,“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问题,就是国共两党从1946年打内战至今,从法理上还没有结束战争状态,人民解放战争还在继续,两岸交流都这么密切,我们还是战争状态,所以双方是否先签一个停战条约,把敌对状态结束。到了十七大报告,变成了“六个可以谈”。江泽民在会见台湾客人的时候曾经非正式地说,如果台湾当局能够守住民族大义,使中华民族实现大团结、大统一,我们还可以实行更大的让步,甚至是牺牲。其三,以野促朝。不与台上搞分裂的民进党打交道,可以请台下的在野党来。2005年,三个在野党,国民党的主席连战、亲民党的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来大陆访问,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些促动下,两岸关系开始逐渐有了新的酝酿。

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胡锦涛同志把这些新思维做了高度的理论概括,认识到现在的形势,一步到位解决台湾的统一问题不现实,得有一个积淀期、准备期,这个准备期就叫“和平发展阶段”,并且提出“两岸是命运共同体”,“中华大地是中华各民族共有的家园”等。

第五个阶段,2008年到现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时期”。2008年又到了台湾大选年,这次,马英九先生代表国民党出来选,以760万张选票对540万张选票,打败了民进党的谢长廷和苏贞昌组合。马英九先生一上台,大家非常振奋,因为马英九是坚决的“一个中国”的维护者。但是,马英九也是个坚定的反共分子,他认为,只要大陆没有实现民主化,统一问题是不可能抬到谈判桌上来的。可见,两岸意识形态的不同、政治制度的不同,同样是阻碍台湾回归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怎样,马英九先生的上台还是使得两岸关系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新景象。

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两岸关系开始出现了大的回暖,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对话全面恢复。当初,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对话因为李登辉中断了9年。当然,这时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会长和董事长都换了,我们换成了陈云林,那边换成了江丙坤。并且确定了,每年定期会晤的机制,就是每年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一次在我们这边,一次在对岸那边。陈云林与江丙坤的对话,我们叫“陈江会”。2012年,陈云林先生卸任,换成了陈德铭,对岸的江丙坤先生卸任,换成了林中森,现在叫“陈林会”。这期间重点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两岸全面实现“三通”的问题,最重要的协定是2010年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把两岸的经济交流制度化,后面有一系列配套的东西,现在在逐步地推进。

2014年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籍参选人获得6席,民进党籍参选人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人士当选,可以说国民党遭到了空前惨败,民进党大胜。这是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的一次关键性的地方选举,不过,无论哪个党上台,都不会动摇我们的对台政策的核心:一是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做出放弃武力的承诺;二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没有时间表,但台湾问题绝不允许无限期地拖下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