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全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

首都全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明确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新定位,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为首都发展指明方向。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人才工作战线擂响了一通通改革攻坚的战鼓,谱写了一曲曲华彩动人的乐章。

海聚工程引进612名海外高端人才

2009年4月,继国家“千人计划”发布后,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地方性引才专项计划“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简称“海聚工程”)。实施五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搭建事业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丰硕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经通过“海聚工程”引进欧美等发达地区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高层次人才10批612名,其中,回国前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工作和学习的556人,占总数的91%。“海聚工程”入选人员大多担任过中高层以上技术或管理职务,研究领域居于国际前沿,具备较强的科研攻关和组织领导能力,多名入选人员当选我国和外国院士。

五年来,“海聚工程”入选人员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海聚工程”入选人员已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1784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947项;152家“海聚工程”入选人员创办企业获得授权专利3061项(其中发明专利2136项),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71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7家,约占总数的25%,涌现出百度在线、中星微电子、恒泰艾普、天下图等一批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逐步深化

2014年,北京市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发挥人才工作牵引助力作用,积极联系天津、河北,建立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沟通联络机制。全市各区县各部门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才交流合作项目,开展三地青年干部挂职,安排天津市武清区干部到中关村部分园区交流挂职;举办京津冀国有企业董事长研修班、留学人员创业园高级研修班,召开“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圆桌会”,开展“首都专家沧州行”活动,组织专家团对口支持河北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各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逐步深化。

同时,全市不断强化重大平台作用,推进北京未来科技城建设、建立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组建首都创新大联盟、建设中科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和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平台基地,促进中央单位创新成果就地就近产业化,首都科技人才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远郊区县人才发展的意见》,从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交流、服务和保障机制上,提出全面支持远郊区县人才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深化对口支持和专项服务,组织第七批“人才京郊行”活动,选派72名高层次人才到京郊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服务锻炼;设立30个农村特级教师岗位专项指标,开展京郊教师“绿色耕耘”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建设等项目;

依托首都医科大学等院校为全市农村地区免费培养定向医学生,全年累计培训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万多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