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桶盖风波”到中国版工业4.0(2)

摘要: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当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普遍被解读为“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25”,而在此之前,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引起的舆论喧嚣尚未完全平息,这虽然在时间上仅仅是个巧合,却无意中给“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注脚――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刻不容缓。

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离不开“中国制造”,世界上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地区同样如此。手电筒、鞋袜、布匹、食品、手机、摩托车、电视机、建筑机械,非洲人的衣食住行早已离不开“中国制造”。风凰牌自行车,雄鸡牌锄头,这些在中国国内已经不太为人所知的品牌在非洲一些国家却是受人追捧的名牌产品。

2

(图片:“中国制造”陪伴美国市民欢度圣诞。)

然而,大不等于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中 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仍不是强国。

在2012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美国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而中国及英国、法国、韩国则处在第三方阵。

201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制造国,但在苗圩看来,“缺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一些重大技术和装备方面都亟待突破,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未能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由于不少厂商粗制滥造、盲目大打价格战,而使“中国制造”在世界上一些地区一度成为廉价、劣质商品的代名词。非洲人反映中国商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材质差、寿命短,仿冒国际名牌。有的非洲人将一些中国的鞋子和裙子戏称为“一周鞋”和“三月裙”。

来自老工业基地辽宁的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洪臣认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目前仍缺少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这已成为制约中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的瓶颈。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