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辩证思维重本质和规律
辩证思维,就是注重矛盾分析,抓住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统一,在注重矛盾双方统一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对立;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辩证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强调最注重运用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实现中国梦问题中的一些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目标是实现中国梦。他坚持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历史必然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辩证统一来谈中国梦。首先,关于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实现中国梦,历史看,它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现实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未来看,这个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因而,实现中国梦既具有历史必然性,也具有价值合理性。其次,他用辩证思维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在宏观层面的中国与世界关系上,中国梦就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在中观层面的国家、民族与人民关系上,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微观层面的个人与组织关系上,中国梦是个人的梦,就是让每个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系问题。“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他治国理政的总遵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可从三方面来理解“四个全面”所体现的辩证思维:第一,从整体讲,“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第二,从“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顺利实现奋斗目标的两条“根本路径”,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并顺利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第三,从每一个“全面”讲,也体现着辩证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它千头万绪,既要考虑全面,也要抓住重点,确定主攻方向;它相互缠绕,要辩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大与心细、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既要吸收西方法治精神中的合理因素,又要根据中国国情推进依法治国,尤其要辩证看待党和法的统一关系,看待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关系;全面从严治党,要处理好“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之间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解决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大关系问题。当今,在如何看待中国与西方关系问题上,在如何看待意识形态问题上,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解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主要集中在中西之争、“左”右之争上。产生这些误解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辩证思维。由于一些人往往在经验层面、感觉层面和情绪层面看问题,缺乏辩证思维,所以在看待问题时,要么只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忽视二者之间的统一,要么只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对立,结果陷入片面性,甚至走向极端。习近平总书记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辩证思维来澄清、化解各种错误认识。因为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及其思想认识问题上,辩证思维最有效,它可以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运用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可以澄清种种迷误。辩证思维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力戒无谓之争;要求全面看问题,力戒片面看问题;要求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看问题,力戒从原则、观念出发看问题;要求历史地看问题,力戒以主观愿望看问题;要求理性地看问题,力戒情绪化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看待意识形态建设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看待在意识形态建设中遇到的主旋律与多样化、主流与非主流、“中”与“西”的关系。他还用辩证思维看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看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和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之间的关系,辩证看待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