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总书记的“网络安全战略观”?(2)

如何落实总书记的“网络安全战略观”?(2)

二是恰当确定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关系定位。关于信息化,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有过重要论述,其中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习总书记有了更精炼的总结: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但现实中对于如何处理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关系却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忽视安全片面重视建设,也有人因惧怕出现安全问题而不敢建设,对这两种错误倾向,习总书记有一段非常鲜活的比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可见,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安全保障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以安全保障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没有安全保障的信息化必定是不能长久的。

三、深入推动网络安全工作的“六项举措”

战略目标确定后,下一步就要研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达成目标。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实施措施,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从不同侧面分别有过深刻阐述,我们将之总结为六大战略举措。

一是统筹规划,完善领导管理体制。网络安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它涉及因素多,关系复杂,单靠几项信息安全技术或管理措施无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安全问题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网络安全的本质出发,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来指导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

关于总体规划,习总书记认为领导管理体制是关键,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制定和实施一个科学的规划。2013年11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习总书记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目的是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

为了解决领导管理体制,中央成立了高规格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在小组的第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对小组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重点突出,抓好网络舆论治理工作。网络安全的工作头绪众多,其中网络舆论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的重点工作。之所以将网络舆论治理称为网络安全的重点,是因为网络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一变化导致新闻舆论场正在发生着一场历史性变革。网络正从“边缘媒体”变身为新闻传播主阵地,后来居上,而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阵地正在被网络逐步蚕食。

在这样的形势下,习总书记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们更要深刻认识认识习总书记的指示,加强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

三是依法治理,将法律作为安全边界。以法奠基,方能固本。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各领域能够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保障。对于互联网来讲,也要坚持依法治理。针对这一问题,在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这一论述指明了“安全网络”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将法律法规作为互联网的安全边界。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