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平:“四个全面”之全面深化改革(5)

摘要:今天,改革开放37年过去,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腾飞。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和新压力。在国家治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问题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它是引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最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飞跃。同时也是总结当代中国经验,针对当今中国难题,解决突出矛盾的一次顶层设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并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把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转变为治理,转变为国家治理,怎么来理解这样一种整体的顶层设计和这样一个总体要求呢?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中,如何从一个管理者,向一个服务员去过渡?也就是说如何我们从管理向治理去过渡呢?应该说这也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其实是政府体制和领导能力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一种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

从管理向治理迈进,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成熟、坚强与自信,体现出中国政府的严谨、专业与自律。但是政府职能部门是否具有领导力、掌控力和自信力,也现实地摆在所有公众的面前。但对于政府的形象,政府职能真正发挥作用,确实是一个很巨大的考验。

再有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员实际是对公务员队伍和公务员能力的一次考验。

作为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能力,只要是按照法规、按照职能、按照程序,认认真真办事,规规矩矩履职,也就是“依法履行公职”,这就是《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基本职责。

但在未来的职能转变中,政府工作人员如何成为公众信任的、企业需要的、党所放心的合格的服务员呢?既做到业务能力全面、指导准确、服务到位,同时又能够体现我们的综合素质确实是一个对公务员队伍很严肃的一个考验。

从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架构的设计上,也同样面临着是从大政府向小政府一个转变的考验。

党的十八大确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家认为这是两句完整的话,而不是割裂,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发挥政府引导的力量,要把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比如说最近国务院最新发布了14号文件叫做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环境,实际是把近五年里国务院强力推进的企业兼并重组任务,转变为“如何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环境”。工信部就是把打造八大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中度”来进行指标考察,转变为以法规、以政策、以资源、以服务来优化环境,间接地促进和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这就是一种实际的从管理者向服务员,从一个政府如何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其中的一个案例。北京市的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环境的指导意见是由北京市经信委起草的,市里32个业务部门职能部门,都共同参与了修改完善,也将由北京市政府正式下发来执行。

另外从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上,面对着打造未来“四个政府”的考验。过去的政府叫做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的“万能政府”,甚至连在菜市场的西红柿当天售价也得管、出租车的起步收费要管、一个居民小区的停车位的多少和收费标准也要管。未来的政府要打造为哪四个政府?叫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实际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法治政府是指我们的政府自己自身要守法同时还要指法行政、依法办事,并且是在法治化国家的建设中,政府首先要作出表率。

责任政府是说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尽到责任。比如说京津冀现在面临的雾霾问题、协调问题、水资源保护问题,实际上需要一个负责任的顶层设计。相关的省市、政府相关的有关部门能够同时行动起来,都尽到责任,才能够把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解决好,说的都是叫责任政府。什么叫有限政府,政府的权限也应当是有限度的、有边界的,不能啥事全管,也许反而还管不好。服务型政府那更是广大百姓和中小企业所欢迎的。当前比如说最迫切的出现的社会上的问题,比如说中小企业招工难,郊区农民的就业难,政府如何伸出援手来为大家服务。

再比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方面,北京、上海和其他几个省市来共同比较的话,北京甚至还落于上海和浙江,但全球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管理机构就落户在北京,那同样是我们应当借助的力量,政府如何与他们合作,为他们服务,使这些国际化的专业的信用评估信用管理机构,来为北京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出一些更多的作用。

针对一个具体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如何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来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的职能呢?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快速的向市场引导、市场服务和市场化架构这个方向去过渡,要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成熟的市场化的一些政府架构的经验,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各个省市都采取了一些好的非常有创新性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比如说北京市东城区设立的东城区政府服务经济大厅,开了全国政府服务大厅的先河,当时就是由北京市计划经济委员会作为总的牵头来进行组建,把全区范围内大约23个职能部门的审批办事人员集中在大厅里头来进行集中办事。我们提出叫做在大厅里实现一门式服务,采取六公开、六监督、一竞赛等等行之有效的这样的办法。

实际上采取的主体思路是什么呢?把政府的行政行为,是不是符合市场的规律,是不是符合市场主体也就是企业的它的需求,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要以服务员和纳税人这样的一种关系重新建立起来。在中央的规定中也谈到了,就是政府转变职能,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那么怎么样来把这样的一种很好的关系处理好,又要为企业服务好呢?再有一点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一要要更新观念,认识要到位;第二措施要创新,人员要到位,第三要采取透明行政的办法,监督要到位。

再有就是如何把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小政府、大社会能够向这个方向来转变,真正能够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这样一个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一个行政管理体系,向这个方面的过渡。其实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这样的为企业为社会的服务是一个很大的一个课题,那在这次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当做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点,一个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进行要求进行阐述,我们也应该总结各个省市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我们都来吸取,特别是北京市现在也在设立北京市范围的政府服务大厅,如何让企业更加方便,让公民更加能够得到实惠,同时把各种相应的政策能够透明度、公开化的显示出来,那也是我们需要来探索的事情。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