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2)

核心提示: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常态”是领跑经济领域的关键词。新常态下,我国以反腐败为契机,推动市场化的深入,推动法治化的深入,以制度创新来调动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技术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此保证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效率的提高,这正是我国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所在。

关于我国百年小康的目标,到时候在经济上要达到两个数字:

一是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我国GDP总量接近50万亿人民币,翻一番的话就是接近100万亿,按照2010年的不变价格和汇率折算成美金,刚好近18万亿美元,赶上美国现在的水平。

2014年10月11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发表了报告,按货币购买力评价测算,从2014年10月11日算起,我国GDP总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这个报告公布了,影响非常大。对此,我要做个解释。美元和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于是就用这两个货币的购买力进行折算,就是两个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各自市场上买完全相同的东西,用购买力的这个比价,去折算这两种货币。这种方法很流行,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折算方法的问题是,所选商品的结构至关重要。具体来看,如果所选商品中,劳动密集程度大的商品选的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比美国便宜,以人民币在中国买劳动密集的产品,购买力相对就高,折算过去,人民币就会被高估;如果所选商品中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品多,美国作为资本大国、科技大国,这些商品在其市场上相对便宜,由此折算,美金购买力相对就更高。因此,按照这种购买力平价折算,往往会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高估十年。所以说,用购买力平价这个方法去考量经济,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用三年平均汇率进行折算,到2020年,实现我国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按不变价格翻一番,折算成美元,我国的经济总量还只能是世界第二。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是人均GDP,到2020年按不变价格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我国人均GDP大概是34000多块人民币,按不变价格翻一番,是68000多人民币,按照2010年的汇率,折算成美元,是人均12500多美元。如前所述,如果人均GDP达到12476美元以上,就是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的起点,那就是说,到2020年,如果我国实现了比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就意味着,实现了从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跨越。

第二,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内容更丰富,我只讲一个数字,就是人均GDP。到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人均GDP水平来说,赶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主要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我们赶不上,因为我国有一个人口问题。这些国家人均GDP都在五万、六万美元以上,富裕的国家像挪威,2014年人均GDP大概十万美元。但是,我们赶上葡萄牙、西班牙这些欧洲大陆国家,也就是中等发达国家,我们叫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是完全有希望的。

那么,现在我国面临一个怎样的机遇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提到的,中国人离现代化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近到什么程度?不需要几代人,甚至不需要两代人,就是这一代人。从现在算起,五六年的时间,我国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穿越,建成全面小康;再过三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将会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叫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三)新约束。约束我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需求方面的变化——市场销售条件变了。穷国的需求特点是,需求膨胀,供给不足,甚至长期严重经济短缺。为此,富国的企业家非常羡慕穷国的企业家,羡慕他们可以只关注生产,不关注销售,只要生产出来,不愁卖不出去。但是,到了新常态,进入了上中等收入这个阶段,需求会逆转为疲软,出现产能过剩。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其一,投资需求方面,出现有钱投不出去的状态。进入到上中等收入这个阶段,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居民存款增加了,银行储蓄规模扩大了,如果创新力不够,产业结构不升级,那么,银行即便是拿着大把的钱,在市场上也很难找到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若是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势必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此一来,一旦遇到经济危机,许多企业就会被淘汰掉。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