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黄相怀:从“四个全面”把握治国理政新思路(8)

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同时产生了社会价值的失范,对人们价值观的统合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这些不仅意味着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甚至会带来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和行为的失范,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由此带来的,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从一致到多样。计划经济条件下是以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为特征的利益关系,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利益的一致性逐渐转变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具体利益的多元化。

二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接纽带发生了变化,从政治整合到社会整合。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以政治目标和政治利益为核心、以政治关系和思想意识形态整合为纽带;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联系逐渐转变为以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以党对社会的利益整合为纽带。

三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发生改了变化,从刚性到弹性。以往是以计划和命令为主的、封闭型的、具有刚性特点的行政型联系渠道;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转变为市场和利益为导向的、开放型的、具有弹性特点的社会型联系渠道。

四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生了变化,从单向到互动。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群之间是带有“权威与服从”型特点的单向作用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为“共生与互动”型双向作用机制。党群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的新变化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服务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以上这些新变化就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新要求,现在人民群众有哪些新期待与新要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人民群众既要生存,又要发展。过去我们讲生存比较多,而生存之后最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之后,那么更高层次的需求会自动地涌现出来。

第二,人民群众既要表达,又要参与。表达是一种情绪和愿望要求的表示展现,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还要把这种表达变成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行为,不管是政治参与、经济参与,还是社会参与,包括文化参与,而这些方面就给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第三,人民群众既要权益,又要权利。权益是一种满足意义上的权益,具有相当的被动的含义,但是权利是一种能动的概念,人民群众不但要享受权益而且还要拥有和使用权利。

第四,人民群众既要温饱,又要环保。温饱是初级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的要求都大体上得到了满足。满足之后呢,还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这些方面就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环保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敏锐,也非常能够懂得老百姓的心理,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

这就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如何在一个变化的背景下,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转化成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呢?我认为这就得靠“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恰恰是在一个变化了的背景下,针对满足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采取的所作所为的大手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就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作为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人民期盼有更满意的收入,就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内容;人民期盼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就把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全面医保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等等。

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条件。

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思想和“官本位”现象,强调要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干事创业活力,强调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等等。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