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变迁中的战略主动权之争(2)

世界格局变迁中的战略主动权之争(2)

凸显制度建设“软实力”,争夺国际规则话语权

近些年来,各种国际规则和制度出现了积极发展态势,一些国际正式或非正式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不仅机构数量快速上升,机构发声渠道也更加广阔、发声频率更加密集。同时,世界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制度特性,有的区域“制度匮乏”,有的区域又“制度过剩”。总体而言,选择加入何种制度体系,意味着这个国家认同何种国际游戏规则,并致力于推动制度体系内成员国的利益和谐。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国际性规则和制度在制定及传播过程中,具有制度平行、嵌套、重叠和冲突等复杂特性。成员国之间也在为成员地位、管辖权等问题不断博弈,有的国家成功抓住创建制度机遇、攫取制度红利,有的国家则在制度制定过程中缺乏话语权,导致本国与先发国家之间的制度鸿沟愈加明显。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规则制定者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多功能国际组织,致力于帮助各国共同努力、协调各国行动、维持世界和平,典型代表是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和平与安全、世界遗产、人权、环境、医疗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类是国际官方经济体系及机构,主要致力于国际经济体系建设,包括肇始于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1994年成立的国际贸易组织,构成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支柱,支撑、影响着世界金融和经济贸易活动,进而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第三类是国际联合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各类国际商会、国际红十字会、阿拉伯律师联盟等机构,它们都有各自的宗旨和组织机构,虽然是非政府组织,但是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部分主导国家的意志,它们凭借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专家人才、货币资金及丰富的国际关系,广泛深入各个国家开展活动,近年来的影响正逐步扩大。第四类是隶属于单一国家,但是具有权威性并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机构,如掌握信用评级话语权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这类型机构的话语体系常常体现单一国家的价值观和话语倾向,在被政治意志左右的情况系下,往往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特性,甚至失去科学性,成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同时,新型地区合作机制不断涌现。最突出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出现。20世纪以来美国历届政府所推行的对外战略,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无不遵循和服务于这条战略主线:在大西洋一侧,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以“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为基础,建立起了相对牢固的美欧同盟关系。在太平洋一侧,美国通过建立并深化与日、韩、澳等国的双边盟友关系,实现其在亚洲的长期存在和战略主导权。中国正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全球治理方面,化被动为主动。面对美国主导的TPP、TTIP战略,中国成功运用对世界经济增量的带动力,加速推进自贸区建设进程。在国际制度创设过程中,利益协调与权衡有时由于分配的冲突难以实现,各方在类似“性别大战”的博弈过程中无法找到唯一均衡点。⑦而今,全球化战略体系正面临重新洗牌。中国应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参与制度建设与创设,以此实现中国战略主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