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京津冀”如何互联互通 (2)

“轨道上的京津冀”如何互联互通 (2)

摘要:“互联互通”是个热词。其实,互联互通原来指电信网络之间的互联和电信业务的互通。眼下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倡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欧洲国家轨道交通如何互联互通?

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大趋势。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在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方面起步较早。

欧洲国家多,国土面积小,各国内部的铁路网很密集。20世纪中叶,欧洲多家信号公司研制生产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种类有十余种之多。每个国家均使用不同的信号和车辆制式,彼此互不兼容。

那时候,当列车从一个国家到相邻的另一国家的铁路上运行时,要么在边境上更换机车,要么在同一台机车上安装多种不同制式的车载设备。在列车到达另一国家之前,切换成相应国家的车载设备。由于要在边境上更换机车,或在机车上安装多种(最多达6种)制式的车载设备,列车运营成本很高,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

为了改变这种境况,在欧盟和国际铁路联盟的支持下,1982年12月欧洲运输部长会议作出决定,就欧洲大陆铁路互联互通中的技术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历经10年的努力,终于制定了一套可兼容欧洲各国现有信号制式的统一标准——欧洲列车控制ETCS系统(Europe Train Control System),从而实现了欧洲各国列车在欧洲铁路网上的互通运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批城市群的崛起和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面对不断增长的客流和有限的地铁线路资源之间的矛盾,一些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和运营单位也提出了互联互通的要求,并且开始了积极的尝试。

“但在互联互通核心技术、标准建设、示范工程等方面,至今还未取得突破进展。”郜春海说,“现在建设轨道上京津冀,对于发展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建立相互兼容的标准体系是根本出路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人们说得多,理解的少,做到就更难。“建设轨道交通上的京津冀,要在京津冀三省市城市内部、城市之间实现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似乎很难。”郜春海告诉记者。

难在什么地方?有人说,难在信号、车辆、通信,也有人说难在规划、建设或运营。其实都不是。难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解决不了问题。

“只有首先从观念上解决问题,形成共识,由政府管理高层将它作为重大社会需求提出来,进而将它纳入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通过组织推动才能最终实现。”郜春海说,“这是政府部门应该下好的一盘大棋。”

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要实现互联互通,需要城市的政府决策和多个部门的管理协同;多个城市之间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更需要多个城市的政府管理层形成共识,甚至需要更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意识。

一旦有了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通过组织推动和协同推进,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设备制造和供应只是提供技术支撑。

京津冀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京津冀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三地政府管理部门要真正将互联互通理想纳入同一张规划设计之“网”。

北京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在本市轨道交通线网内部进行试点,先行建设部分市域快轨线路,选择在部分线路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作为轨道交通信号专家,郜春海认为,要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内部以及不同轨道交通形式之间的互联互通,就信号而言,主要有三种有效途径。一是在不同线路之间采用同一厂商相同制式的信号系统;二是在不同线路列车上加装多套信号车载设备,由司机或自动进行切换;三是建立轨道交通行业信号标准体系,使得不同的信号供应商提供的信号设备,在具体运营中能够相互识别和兼容。

“其中,建立相互兼容的信号标准体系是根本出路。”郜春海说。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