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大气治理:呼吸新鲜空气究竟有多难(2)

聚焦京津冀大气治理:呼吸新鲜空气究竟有多难(2)

摘要:近几年,通过京津冀三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在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个城市中,京津冀三地仍占了8个。

从我国能源储备与使用条件看,“多煤少气”的能源结构很难短期内改变。在徐辉看来,目前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既能大规模使用煤炭资源,又能大幅度减少煤炭污染的道路,那就是提高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水平,这在技术上并不是一个难题。

机动车排放成为京津冀大气污染的一个污染源,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对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城市,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最大限度减少城市人流、车流和物流在城市间的长距离转移;另一方面应大幅度提高“职住比”,即就业与居住的比例,防止同一功能组团过度扩大化和过度同质化。

谈及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元凶”,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郭允冲认为,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粗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建筑建得快、拆得快,朝令夕改,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郭允冲呼吁,城市建设工程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大幅度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权威性,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防在源头,重在产业。”秦博勇指出,产业结构偏“重”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他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说,做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还应有效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特大城市病,疏解人口、减少车辆。在环北京特别是张家口、承德地区持久大规模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园等。

协同作战须推进共同立法

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一地无法独善其身,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由于北京、天津、河北属同一气候带,京津冀大气治理协同作战已成共识。去年11月,北京APEC会议期间的“APEC蓝”也让人们看到了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的成效。

目前,京津冀在区域信息共享、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动车排放控制协调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相关专家委员在京津冀实地调研中发现,由于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我们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统一的环境质量目标、制定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控统一标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具体细节问题。徐辉指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要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协调机制的建立和作用发挥都非常重要。

调研中,京津冀地区相关负责人反映,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必须加快推进区域共同立法。没有制度和法律保障,很多具体工作很难落实。

当前,新出台的环保法仅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出了原则性规定,委员们建议,在正在修订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增设专章,对重污染区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并借鉴国外经验,由国家研究制定《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在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的法治进程方面,宇如聪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立法进程,充分体现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原则,并制定京津冀地区配套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制定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标准,用标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在制定法规、标准的过程中加强部门间沟通,使法规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