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摸底保护抗战遗迹(2)

北京将摸底保护抗战遗迹(2)

政协委员:应对遗迹立碑标识;市文物局:将研究制订保护规划

摘要:七七事变后的北大红楼,一度沦为日军宪兵司令部,成了关押残害爱国志士的人间地狱。这段黑暗的往事现在却很少被提及。昨日,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部分委员考察了北大红楼。委员们建议,应该在此设立标识,将其确立为“日军侵华罪行遗迹”来昭示世人。

■ 回应

将向社会公开北京抗战遗迹

昨天,市政协委员还考察了位于天坛神乐署的日军细菌部队旧址。委员们发现,北大红楼和天坛神乐署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与侵略遗迹相关的历史资料都非常有限。

北大红楼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日军在撤离时,进行了细致的清理,消除了很多罪证。研究人员在档案馆也查不到相关资料,希望得到当年一些见证者的帮助,提供相关历史资料。

神乐署也存在这样问题,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曾有日本老兵来参观,证实自己的宿舍就在这里。

政协委员们建议,北大红楼等单位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当年的日军侵华罪证,以丰富历史资料。

昨天,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利用几年时间,对北京抗战遗迹进行摸底,研究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划,逐步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

■ 遗迹

段府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见图),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市文物局官网信息显示,民国初年,袁世凯总统府曾设于此,后为段祺瑞执政府。其原有建筑格局(包括东院当年的海军部)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1937年日军侵华,这里成为了日军华北司令部。目前,此府主楼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驻地。

■ 追访

海淀最后一座日飞机库被拆

上月有媒体报道,海淀区最后一座侵华日军飞机库、官方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被夷为了平地。

这座飞机库,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也是海淀区遗存下来的最后一座飞机库。飞机库曾在1998年立有汉白玉方尖碑,并确立为“国耻纪念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碑文称,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强化了军事设施的建设,在海淀区小屯村修筑军用飞机场并修筑飞机掩体。

碑文证明,17年前,当地还有三座飞机库。如今,这座方尖碑也被拆除了。

据了解,不止在海淀,在北京大兴、丰台、通州等区,遗存着许多飞机库。对于这些罪证类遗迹,官方尚缺乏全盘细致的统计。

据报道,拆除海淀飞机库的是“北京青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处罚,罚金为50万元人民币。有网友认为,罚金太少。

昨日,一历史专家表示,针对拆除飞机库这种行为,应该强烈谴责,“这属于自毁罪证。”该专家希望,接下来对这些罪证类的历史遗迹,要摸底,要保护,“不能再拆了。”

他表示,接下来,针对罪证类的历史遗迹,有条件的要搜集资料,一些能反映当时历史的照片和实物,要向民众展示。

声 音

有代表性的、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抗战遗迹要保留和保护好,可以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让大家不要忘记历史。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荣维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