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张建枢:依法控烟 爱在身边(2)

二、北京市控烟立法的进程   

北京控烟立法有一个缓慢的进程,1995年,北京市人大通过了一部关于在公众场所禁止吸烟的条例。这个条例对了八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包括一些电影院、影剧院、剧场、火车站、商场、医院等,但是相对来说面比较窄,不是广泛的,不是像现在这种全面禁烟的理念。2008年,北京市政府又颁布了一个政府的行政性命令,扩大了禁止吸烟的范围,所以2008年我们在体育场馆也实行了全面禁烟,实现了无烟奥运的承诺。当时,国际社会也给予北京很高的评价,无烟奥运率先引领市风。2015年6月1日,我们就要“废改立”,把原来的废掉,立一个新的法规,并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一次全新的革命,废止原来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狭小范围,扩大到室内全面禁烟。在立法的过程中,也是反复博弈,我参与了北京市控烟立法修订和起草、调研的过程,所以我也给大家讲一讲北京市控烟立法过程中的反复博弈。

北京市控烟立法刚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同志还是比较赞成的,认为已经水到渠成。我们要创建国际型的大都会,要建国际城市,我们就应该与国际文明同步。另外,北京以外的城市,上海、广州、天津等已经走在前面了,但是他们都没有达到北京这样严格的程度,他们给有些地方留了口子,比方说留了一些吸烟室,有些餐馆划分无烟区。

在博弈的过程中,首先是出现了“文明吸烟”这个词,叫提倡文明吸烟,不乱扔烟头,乱弹烟灰。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文明吸烟这个提法是不妥的,因为吸烟本身是一种落后,如果给它冠上文明,那就不能进行控制。交涉多次后,文明办说,这个不能加,给吸烟加上文明作定语是不妥的,所以“文明吸烟”这个词就被抹去了。

保留吸烟室当时提出了很多的理由,尤其是机场,与我们反复交涉。国际机场有很多误机,或者等候较长的情况,而且它是全封闭的,过了安检以后就不许再出去了,他们认为在完全室内环境的情况下,如果不给他们保留吸烟室,可能会导致一些治安案件,甚至可能引起消防隐患。就是有人会到别处抽,结果烟头乱扔,反而是火灾隐患。当时我们去机场进行了调研,国际上有很多机场是实行了无烟机场、全面禁烟的,比如现在一些国际航班,飞行时间很长,十几个小时,飞机上肯定是不让抽烟的,烟民也都遵守了。过去飞机上不让抽烟好多人都觉得不可行,刚提出来时,航空公司也担心没人坐飞机,结果实施起来没问题,大家都能忍受。因为吸烟并不是像吃饭喝水那样,是生命必须的,不吸也能控制,但是他出来以后他就要赶快去吸,确实是这样,吸烟是一种心理的依赖,并不完全是生理的。

所以吸烟室到底是否保留?我们说的是,你可以吸烟,你就建室外区,可以开辟出一个区。后来我们到一号航站楼和二号航站楼去看了,它有二楼的平台,可以搭出一个露天的平台,原来是在这个露天平台上休息、买饮料,有餐饮服务,那么这时候可以建设一个露天的吸烟区。所以疏、堵是两面结合的,你可以到外面来吸烟。三号航站楼是全封闭的,一号航站楼和二号航展楼都改造完毕了,但是三号航站楼说我们做不到,因为当时设计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这个地方到底留还是不留?留就留下了一个隐患,我们去了三号航站楼的吸烟室,不知道大家去没去过那个航站楼的吸烟室,它号称花了20万美元买的独立的通风系统,强大的抽出烟雾的力量,可是进去以后,那些吸烟的人都说,我要是进去,抽两口赶紧出来,我也受不了。那个烟排放根本不行,在外面就能感到浓烈的烟味,人进去了以后,出来时身上、衣服上都能闻见,自己都能闻见自己身上强烈的烟味。吸烟的人他感觉不到,可是不吸烟的人感觉很明显的,这叫“三手烟”,一手烟是吸烟者吸到自己肺里,对自己造成危害;二手烟是他呼出来的,或者是冒出来的烟被别人吸进,这叫二手烟;落在身上、纺织品上,尤其是屋内窗帘、地毯都上吸附的烟的颗粒会进行第三次挥发,造成危害,这叫三手烟。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是说吸得多就造成危害,吸得少就不造成危害。有的人特别敏感,只要一吸就会出问题,有的人可能确实不太敏感。经过反复交涉,他们也到外地去看了,包括青岛的、深圳的机场,还有国际上的一些机场吸烟室也都取消了,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机场最后也同意不保留吸烟室,因为现在证明,吸烟室根本起不到防止烟雾扩散,不对别人造成危害的作用。

后来又提出了“共用工作空间”,我们提的是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这三个地方实行全面禁烟,但有人在定这个法律的时候留了“共用工作空间”,他的意思是公共场所那就是大家都在,“共用工作空间”就是几个人在一块办公的地方,他不让吸烟。实际上这句话留了一个口子,就是独立的工作空间是可以吸烟的,谁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呢?领导、负责人。当时提出这些修改案的人也是有理由的,他说你看有些作家、音乐家,他有自己的创作空间,画家创作的时候他就要吸烟,这是他的工作空间啊。但这提出来以后也遭到了一片“拍砖”,因为现在立法的过程都是公开、公正、透明的,社会都来发言,当时有很多人提议。最后领导也下决心,尤其是中央和国务院两办发出了通知,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保留这个空间确实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最后也取消了。

大家知道,习总书记对控烟工作有过两次批示,我们都在认真地落实总书记的批示。彭丽媛是我们的控烟形象大使。

立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博弈对象,就是烟商。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烟草推销机构,他们有他们的营销人员,他们在网上声音是很强烈的,但他们并不标明自己是烟商,并不标明自己是烟草制造者,他们也要发声。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比如说广告法修改,关于烟草的商标图到底上不上?一般的法律讨论时,也就收个两三千件提案,这次收到了三万多条,一反常态,特别多,而且要统计的话,实际上有异常现象,是烟商的网络水军在操作,他们提反面意见,我们也有处理办法。到底怎么样识别?能通过网络技术监管能够辨认出来。这种博弈也是存在的。

有一个电视剧叫《别叫我兄弟》,他的片尾曲就叫做《两个人一支烟》,这两段歌词里就反复说抽烟的好处,把他们兄弟俩的情谊都用这一支烟,两个人抽这一支烟来描述,两个人今生要抽,来世还要抽,再续他们的友情。我们觉得这纯粹是烟商在植入广告。美国万宝路就是靠着这种男子汉气概,西部牛仔来给万宝路做广告,那个广告的电影明星最后就死于肺病。做广告的人知道很多人抽烟是追求男子汉的气概(包括现在很多女人吸烟),是想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追求一种形象。我们后来写文章去抨击他们,把他们那个词就改了,叫《两个人不抽烟》,你要真是我兄弟你就别当着抽烟,你是要毒害我,你不是真正的友谊。烟商千方百计地钻空子,钻法律的空子,他们要来营销,我们说这叫营销死亡、营销疾病,他们把烟推销出去赚的是钱,同时也把疾病播撒出去了。

本文关键词: 张建枢 依法控烟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