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科学家马兆远(下):工业4.0的创业思维

创业科学家马兆远(下):工业4.0的创业思维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智银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马兆远博士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智银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马兆远博士

央视网特稿 作为学生,马兆远无疑是成功的,从北大、牛津、到伯克利,一路光环。但作为创业者,他也经历过挣扎与失败。现在,他是北京智银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事业有成,对于后来者,他有话要说。

“商场是血淋淋的,没有半点亲情可讲。没有足够的积淀,在战场上一定会吃亏。”马兆远建议在校大学生,一定要积累足够多的“子弹”再上“战场”。创业,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什么才是“工业4.0”?

何为“工业4.0”?

马兆远对此有着自己的判断。每一代工业化都有核心,第一代是蒸汽机、第二代是电力、第三代是信息产业、第四代的核心是什么呢?从技术角度而言,工业4.0时代所需要的技术,在前一代工业革命时都已经产生——计算机有了、互联网有了、自动化生产也有了。马兆远认为,工业4.0的核心,是规则的改变。

在一般的工业化概念里,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这是常识。但是到了工业4.0时代,这个规则被打破了,个性化生产的成本有可能降到批量化生产的成本,甚至是更低。

例如,制作样品,4.0时代可以用计算机来虚拟现实,甚至用3D打印来建模,设计的成本会大大减少;而在生产过程中,4.0时代减少了库存的成本。现在用互联网和物理空间对应的方式,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某个商品现在到了哪个位址,所以从生产上来说,可以做到点对点的对接。在整个生产线上,工厂是不需要有库存的;另外,现在一些智能机器人也参与了生产,所以相应的人力的成本也在大大减少;由于4.0时代,产品是定制的,在产品没有生产出来之前,都已经销售了出去,所以,广告营销的钱也可以大大降低……这样,批量化生产和个性化生产之间的差价在渐渐缩小,4.0时代,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规律被改变了。

硅谷与中关村的差异

谈到创业,有两个地方不能不提,中国的中关村和美国的硅谷。这两个地方,就是中美两国创新的“摇篮”。

对于创新来说,硅谷已经形成了流水线的作业。马兆远介绍说:有了创意或核心技术后,作为创业者,第一件事是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找到投资人。拿到钱后的第一件事是先去找律师,和律师把知识产权的事情做完,申请到相关专利。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拿这些技术及专利去找“工程师”团队。“工程师”团队是隐藏在硅谷后边的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他们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这在中国是没有的,他们会把你的创意变成产品。要知道图纸是一样东西,图纸能不能做成产品,关键就在“工程师”团队。当你做出一款稳定的产品或稳定的原理样机时,投资人会再追加投资。最后,创业者再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设厂房,按照图纸生产零部件,组装成品,销往各地。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