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有序引导住宅产业化发展(3)

摘要:当前住宅产业化得到业内广泛认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以模块预制为主要特征的装配式建筑规模快速增长,但施工技术的进步并未改变我国住宅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需尽快完善技术标准构建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维护等完整产业链,有序引导和规范住宅产业化发展。

企业忌盲从“一哄而上”宜完善技术标准稳步推进住宅产业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等与会专家指出,装配式建筑不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更不能片面强调预制率,认为装配式建筑就是住宅产业现代化。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在会上也指出,只有规模化生产、模板重复利用,才能体现装配式住宅的经济性,“绝不能仅仅为了一栋楼而采用装配式建筑”。

实际上,装配式住宅快速发展背后已暗藏“隐忧”。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31家预制构件厂,而在2014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0家,仅仅一年的时间构件厂数量就增长了近一倍。沈阳卫德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院长郑勇指出,60家构件厂中,真正实现运营良好的只有一半左右。北京、沈阳的一些企业也透露,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开发商和建筑商手里项目较少,不少构件厂“今年都没有活儿”,产能大量闲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规划发展处处长刘美霞在会上也呼吁,地方应通过科学和理性引导,避免企业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投资建设构件厂。

N%35RO@7DY~M_2{2WOE)FFJ

(图片说明:全部采用钢结构现代装配式建设建造的沈阳儿童医院过街天桥。)

与会专家建议,应因地制宜推进住宅产业化。刘东卫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住宅产业化产品既包括建筑主体结构的产业化,也包含卫生间、厨房、地板、集成管线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等内装部品的产业化。相比主体结构工业化生产,发展内装部品产业对经济、建筑产业的拉动效应更大。文林峰表示,装配式建筑强调的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代表了建筑工业化的较高水平,而住宅产业化是通过对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维修管理、更新改造、拆除重建等全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建筑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社会化和节能环保等目标。有龙头企业参与、技术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优先发展装配式建筑,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方可从全装修开始起步。

同时,加快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宋春华指出,要以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规范和引导住宅产业化发展,建立与住宅产业现代化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刘东卫也建议,要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标准、技术体系等顶层设计构建,尽快建立推动部品产业与技术的整体发展,组织实施示范工程以积累实践经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总工叶明认为,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化生产程度较低、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先期成本较高,现阶段不应仅关注相关项目建设数量的增长,更要培育企业能力,建议发挥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的优势,以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加快配套产业链建设,逐步以点带面协同推进住宅产业化。(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