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国际话语权受阻的内部原因
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今,不尊重传统、缺乏提炼与创新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受阻的根本原因。
首先,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不强。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身份与象征,是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唯一标志。因此,如果对传统文化缺乏归属感,一个民族就面临着“亡种”的危机。许多针对中国当代年轻人“中国味”的调查都指向一个事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极大的危机。归属感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对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理解,这对于民族内的文化传承以及对外的文化传播都是缺乏基础的,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境。
其次,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尽管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并不能获得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可与尊重。“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世界认可的事实。
再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提炼与创新。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流变,形成了诸如“仁、义、礼、智、信”等具有普适性的美德,也必然会形成腐朽、愚昧的内容,缺乏反思与提炼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都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绝不是文化发展的方向,只会导致文化生命力的流逝。
内外兼修才能破茧而出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交织,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单一地从某一个方面去完善不足以化解这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内外兼修才能破茧而出。
首先,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提炼与创新。要进一步提取传统文化中共同性的价值内涵,更需要创新使之与时代相结合,赋予其时代气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使之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的导向与标杆。同时,在对待国外文化方面,不能仅秉承“拿来主义”,必须立足于本土化,以中国文化为基础进行大胆创新。
其次,加强文化教育与建设,增强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在这方面,必须认识到无论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都不能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过程。在态度上必须是开放自由的,思想的交流必须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与认可;在方式上应该抓好教育,教育与宣传的最大区别在于中立性与包容性,更容易以关注的视角回归到文化本身。
再其次,要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世界文明大国,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更不能缺少引领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话语权。“孔子学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化当然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