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切莫丢下“银发族”(2)

“互联网+”切莫丢下“银发族”(2)

三只拦路虎

一虎:子女“不耐烦”

“不少长者都曾经跟我们诉说过苦恼:子女有孝心给他们买了智能手机,但很多功能都不会用,往往向子女请教几次后,常遇到不耐烦的情况,长者们就不好意思继续问了。”海珠区海幢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廖姑娘告诉记者,常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活动的长者当中,有类似苦恼的就不少。一些长者拿着价值几千元的手机,却只会打电话和简单拍照。

记者在多个街道和社区走访了解到,上述情况在65岁的长者当中十分普遍,超过七成的受访长者(60岁以上)都表示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但大部分长者都表示不敢向子女咨询。

“一开始儿子是教了我怎么使用的,可是转过头我自己操作又有很多地方搞不清楚……他工作很忙,早出晚归,我也不好老去问他”。街坊曾姨说,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她一直“蒙查查”。有时候老同学老同事聚会,大家拿出手机互相切磋一下,渐渐才学会了一些基本功能。她一直十分羡慕那些会用手机上网的同学,“我知道手机上网有很多‘着数’,吃饭购物可以团购打折,打车又有优惠,还有挂号的功能也很方便,所以一直很想学会”。

二虎:恐惧移动支付

记者在公园、社区采访了解到,大部分老人用的手机是市场上卖的“老人机”,并无接入网络功能,其中70岁以上老人的视力、听力都下降,手指不甚灵敏,对需要灵活的手脑并用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都没有太大热情。

77岁的赵爷爷在荔湾公园受访时说,由于年轻时学的是“拉丁化”老式汉语拼音,跟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不一样,他就没有办法使用拼音输入法,除了打电话,所有手机功能他一概不懂。

另外,记性差也是使用这些数码产品的一大难题。李爷爷和他老伴闹过笑话,两个人在打完电话后都忘记挂电话,让电话一直处于通话状态长达9个小时,闹得两人哭笑不得。

记者发现像滴滴打车、淘宝、海淘、京东等软件的使用一般都要与移动支付挂钩,但绝大部分老人“触网”最多打电话、发微信,谈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手机银行等涉及财务功能的APP,几乎所有老人都摇头,谈此色变:“实在是不敢用,怕被骗啊!”

三虎:智能手机太复杂

除了自学费劲、社会协助不够外,手机硬件和软件对“银发族”也并不友好。从去年起,55岁的孙先生将自己的翻盖手机“鸟枪换炮”,换成了女儿“淘汰”的苹果4S手机。

但问题随之而来:“划屏”是智能手机操作的基本动作,但老孙总是不得要领,一不小心就用力过猛,屏幕反倒纹丝不动。“手指显得很笨拙,怎么按都动不了。”而且,“字太小了,要眯着眼睛才看得到。”

听说使用移动网络上网一旦超量容易产生额外费用,老孙索性关闭了移动网络。

不过,一年下来,虽然称不上“玩转”智能手机,但对基本功能像拍照、听音乐、微信聊天他都不在话下,还不时在朋友圈里晒出游的照片,让同伴好生羡慕。

68岁的孤寡老人李姨则没那么幸运,她去年年底也“赶时髦”买了台智能手机,然而让李姨没想到的是,对她来说手机说明书根本不管用,开机后如何操作她一头雾水。李姨只好带着手机回到专卖店问售货员操作方法,对方却不再搭理她了。无奈,李姨只能重新用起旧手机。

“现在用智能手机还是担惊受怕的,总觉得按错一个键就会出问题,屏幕上好多看不懂名字的软件都不敢点开。”孙先生坦言,希望智能手机能多为中老年人考虑,在操作上设计得更加简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