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3)

通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3)

业内人士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通州有着连接京津冀三地的独特区位优势

摘要:当发展的梦想照进现实,和沉睡的通州一起苏醒的,还有众多配套服务业。根据规划,未来整个轨道交通建成以后,将有10条轨道交通在通州境内穿行,这里将会是北京轨道交通网络最密集的新城之一。而备受关注的“一核五区”规划,目前也已经有了新的进展。资料显示,通州新城未来规划的155平方公里,城区48平方公里,先期发展运河核心区是16平方公里,也是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发展的战略引擎区,是疏解中心区商务功能,提升消费功能,聚集文化功能的重要的空间载体。

第三,就是要加强轨道交通的布局和谋划,现在还是一条直接通向主城区的轨道,应该要考虑作为国际化新城的轨道交通内循环。作为一个完善的城市体系来进行规划和建设,要借鉴北京城区的轨道交通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的情况,提前进行谋划。

最后,要注重生态红线,不能摊大饼,把通州也摊出“城市病”,要吸取北京发展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通州城市边界和永久农业的用地,使得它保持一个宜居型生态的区域建设。

新京报: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哪些阻力?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赵弘:传统的平均主义,四平八稳的做法,区县之间摆平衡,这种观念上的落后和阻力是最大的。十几年来,多中心提了很多,但等于没中心,虽然提了3个新城,但很难在体制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和其他新城有所区别,这是体制造成的结果,就很难实现政府的规划意图,实现空间和功能的优化配置。

所以,要把通州的建设升到更高的高度上来认识,不仅仅是通州,从市一级的层面应该加强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和统筹力度。不是简单把它等同于其他区县来建设,在资源倾斜方面、领导机制方面应加强。

新兴支柱产业亟待培育

新京报:多年以来,通州并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支柱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破解?

赵弘:未来,一些新的产业功能要往通州转移,今后要限制城六区的高端积聚,更多的资源要在通州承接,未来国家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需要利用北京的服务资源和人才资源,通州就可以承接一些总部和商务服务、文化等。总的来说,有两大特色,一个是商务,一个是文化。

新京报:去年环球影城已经正式入驻通州,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究竟有多大的带动作用?

赵弘:未来通州可能会成为北京市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环球影城入驻后,可能会对北京的旅游市场的需求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支持。也将成为北京的文化标志区,对周边的文化消费,满足人们休闲旅游的功能将会体现得很充分。

■ 区域档案

位置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毗邻中央商务区(CBD),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大运河北首。距天安门广场20公里,北距首都机场10公里,东距天津塘沽港100公里,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

交通

八通轻轨、地铁亦庄线直达通州;M6线地铁东西横贯北京城区延伸至通州新城;规划中的R1、S3、S5、S6、M6支等线路将覆盖通州新城,未来整个轨道交通建成以后,将有十条轨道交通在通州境内建成,建成以后将会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最密集的新城之一。此外,还有通顺路、壁富路、六环路3条通向首都机场的快速通道。

除了公路,通州还有两条铁路大动脉,京承铁路和京秦铁路。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