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 需建立共同的区域性经济基础”(2)

“协同发展 需建立共同的区域性经济基础”(2)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认为,应建立健全区域治理结构,调整行政区划对协同发展的制约

摘要: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国际创新的功能会进一步突出;而天津,作为全国核心制造业,航运核心区的功能会释放;河北,现代商贸物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生态的环境功能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应进一步完善开放区域市场

新京报:近两年来,部分区域在产业承接和转移上存在一些盲目性,比如平台重叠等,未来你觉得在这方面应如何破题?

杨开忠:破解的办法,说到底还是要相互之间加强交流、了解和合作,要真正地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站在更高的区域高度,甚至全国、全球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本地的优势和劣势,才会让决策更加符合当地情况,来充分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最大限度适合当地的发展。

其次,要处理好京津冀规划实施中的利益关系,特别是首都的非首都功能缩减的利益关系,要处理好产业缩减对接过程中的税收收益的分配,需要进一步研究跨地区政府之间的横向分税制度,这个在国际上是有一些经验的。从企事业单位来说,政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调节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比如相应地给予一些补贴;相关的产业功能转移对接中,相关的家庭和个人也要做好相关的利益安排。

至于产业功能的转移和对接,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些看得见的就先做起来,有些看不准的,可以采取先研究试点,然后再推广的办法,不能操之过急,脱离实际,一味地强调速度。

新京报:就你了解,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三地已经开展了哪些大方向上的合作?这些探索中您认为有哪些值得鼓励?

杨开忠:总体感觉,京津冀三地的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提出一样由来已久。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加强了交流和走动,并在某些具体的合作层面签署了协议,共同推动相关协议的进程,这些其实都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因为这是非常符合京津冀发展的开阔要求的;我认为下一步要更强调两个方面,第一个,如何进一步完善开放统一的区域共同市场;第二,如何让市场机制在三地的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多、更基础的作用,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或者社会唱戏的状态,应该值得关注。

此外,还要在用好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同时,加强法制手段的运用,一方面争取党中央国务院组织的激励,制定协同发展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这三个地方之间也可以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之内,来共同研究制定地方协同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前一段时间,联合发行交通卡的标准,就值得鼓励,这其实代表了一个方向。

新京报:河北环京的香河、燕郊、大厂都想承接北京的外溢需求,您认为这些地区中哪些更有优势?

杨开忠:太微观的区域不太好说,但总体来看,河北跟北京、天津的行政交界地带,相对来讲承接首都功能的转移具有竞争的优势。而在这个边界地区,一方面住房价格要低于北京、天津,同时还具有距离优势,能够充分享受到北京、天津大多数积聚的诸多好处;此外,这些边境地带的交通方便的地方,对外进入相关的市场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在未来三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优势覆盖。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