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祝志男: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如何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3)

第四个特点,批评重视调查研究,要以事实为准绳。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两种错误倾向),说话要有有理有据,批评要注意政治。”“批评不能乱造名词,乱扣帽子,是要有证据的。”同时我们批评同志应该把握“抓大放小”的思想,就是“对于党的路线,政策有违背,对于群众有坏影响”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是要进行批判,而对个人生活中一些无关原则的“小节”,则不要“吹毛求疵”,“否则就有把批评降到庸俗化非政治化的危险。” 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也是非常适用的。

第五个特点,批评同志的态度要端正,同时方法也要得当。在批评同志的时候,批评者不应该用盛气凌人的态度和教训人的口吻,而应该产生有一种恳切坦诚的帮助同志的精神,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陈云也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过精辟的见解,他说,批评只有采取“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这种态度,“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口服,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

2.中共七大关于“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的论述

经过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党的“七大”标志着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全面形成。在《论联合政府》中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确认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正是在中共七大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的内容,第一次被写进了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之中。

新党章之中是这样描述的:“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反对那种自高自大、害怕承认自己错误、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绪。”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战斗檄文,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建国之初的各种类型的矛盾,并且指出,大部分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就要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他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团结上,这才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最根本的原则。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恢复和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当时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和极“左”的思想,唯心主义盛行,当时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建设一度受到十分严峻的挑战,“文革结束”之后,“两个凡是”的方针又没有彻底清算党在思想领域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所以使党内的思想作风建设继续在徘徊和缓慢的发展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5月,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之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式在党内确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问题时,邓小平不止一次的强调,“不做思想工作,不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在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当时江泽民同志根据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提出了一段中肯的建议:“加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更好的发扬起来。”在2009年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强调,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是非常必要的。

中共十八大以来,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党内法治建设相结合,我们现在对它的要求是逐步系统化和规范化。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的时候强调,要大胆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同时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真正的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真正爱护,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2014年10月,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同时他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说领导干部共产党员不能过分“爱羽”,“爱羽”就是爱惜自己的羽毛,爱自己的所谓面子和声誉,一旦党员干部陷入了这种所谓的“面子”的怪圈,就会变得害怕别人批评自己,说到底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不敢批评别人,正是也不敢让别人批评自己,殊不知这种“好心”败坏了党的政治风气。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主要内容

这里我主要想分五个方面,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应有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

1.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谈三点。

首先,是为了解决党内矛盾,促进党的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党内团结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按照现代结构理论认为,团结是什么?从松散的同质结构,到粘合在一起的异质结构,同质结构是松散的,所以说异口同声并不必然反映组织是团结的,而异质结构才能够把党员紧密的粘合在一起。因为不同意见之间的碰撞,恰恰是组织有活力的一种表现。这是用的是现代结构理论,其实实则就是反应了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反应。

不要认为没有不同意见,万马齐喑就说明了党组织团结,其实没有声音恰恰说明,第一个可能是很多人不敢说话、不愿意说话,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对达成的共识并不想表示自己的态度。所以说,这反而是组织凝聚力减弱、衰弱的一种表现。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和谐的本质就是对立统一,就是我们常说的和而不同,就像中国传统八卦一样,阴阳结合,这才是最大的一种和谐。

其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内民主,促进党员权利的实现。党员干部可以不同意批评者的观点,但是必须要捍卫批评者表达意见的权利,同时可以对某种观点进行批评,但必须要允许别人充分地进行辩护。捍卫别人批评的权利,同时也是捍卫自己反批评的权利。

在批评中,批评者和反批评者都应该是自主、公开、平等地展开对各种关系、事实逻辑的具体的分析,要有唯证据是从,唯真理为王的态度,不加任何的隐瞒和约束,没有任何的特权。所以我们说,不能强迫人家承认错误,也不能伤害同志的自尊心,更不能使人家没有发言权,这才是充分展示党内的民主。就像前面谈到的十年文革时期,它形成了这种动荡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党内民主被破坏了,家长制盛行,派系林立。我们说这些分歧不能通过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途径来解决,而是动辄通过路线斗争、阶级斗争,上纲上线,最后给党和国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是一个最有纪律的党,也是一个最讲民主、最讲自由的党。这我们说,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充分展示党内的民主。

最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党员修养,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自我批评是批评的高级境界,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批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把自我批评简单的理解为,就是简单的一个对象的转化。其实,自我批评是比批评别人更复杂的思想和心理的活动。因为自我批评往往是对别人批评的一种自我的反思、自我的反馈,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觉醒、自我认识的提升。自我批评更需要彻底的唯物主义批评的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不怕批评,而且还要迫切地需要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宗旨,每个党员才能真正的有责任、有义务地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

功能之一,是为了帮助和挽救犯错误的同志。多位领导人反复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为了单纯地指出某位同志的错误,而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是要把犯错误的同志整死,而是为了避免在今后继续犯错误。这样他就可以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不断的成长,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人民服务。

另外一方面,党内确实也存在一些思想不纯的人、意志薄弱的人、党性不强的人,这些人他们很容易被各种歪风邪气所侵染。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及时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对这些同志进行批评、教育和规劝,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就能起到防微杜渐、弥补过失的功效。

功能之二,提高全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共产党人也是普通的人不是神,他们当然都会犯错误,所以党员不但会在实际的客观行动上犯错误,也会在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犯这样那样,“左”或者是“右”的错误。只有通过不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客观的去改造世界的活动,才能够使我们党员干部等等各级党组织,不断地健康地发展。这也是执政党进行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的一般规律。

3. 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的根本原则

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坚持几点根本原则。第一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固然要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这种“知”和“言”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有理有据,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更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编造、捏造一些问题,进而去诬陷同志。批评要有大局观,就是要把问题整体看得全面。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也同样要有大局观,要根据他的全面来提出问题。这里首先我们要知道,没有缺点、没有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把个人的责任还是历史的原因做一个很好的界定。其次,对于批评的同志,就像刚才强调的,一定要以事实为准绳。接受批评的同志一定要胸襟开阔、豁达大度,要本着“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态度来接受批评;被批评者应该更多注重批评人提出的具体的批评内容,而不要过分挑剔批评者所掌握的一些可能不是太合时宜的方法,要抓住主流。

第二点,公开性的原则。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要摆在大家面前,要坦诚相待,就是我们说,要经得住历史、党员和群众的考验才行。所以我们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克服一种老好人倾向。可能有一些同志当面的时候从来不说别人的缺点,但是却愿意在背后私下形成小集团,议论纷纷、传谣言,这种行为是要坚决杜绝的。就是这种表面上一团和气,而背后使绊子的一些党员,对党、对国家事业、对自己都是极不负责的态度。同时我们在开展公开性的批评中,还要注意一点,不能光批评自己而不敢去批评他人,这些都是我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中要注意的原则。

第三点,党性原则。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是以党性的基本原则为基础,那就是要立党为公、不拘私情、不搞报复,要坚决抵制有损党、国家和人民的一切行为。正是本着立党为公的大局出发,不是为了一党私利,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等行为。其实我们关于党性原则也可以看一个小例子,在党的历史上,王明和博古都曾经犯过错误,所以在党的七大上两人都做了自我批评,但大家的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博古的自我批评是真诚的、认真的、自我剖析的,而王明的自我批评是敷衍了事的,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所以这种极不认真就是他态度上存在问题,就是党性上的缺失。

第四点,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组织范围内,积极开展正确思想对错误思想的这种批判和说服,一定要避免“家长制”和“一言堂”。要充分发扬党内的民主,把正确的思想和意识上升为一个集体决定的意见,这也是党内民主赋予每一个党员的提意见应有的权利。中国共产党成立90余年来,在不断地艰辛奋斗中,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但是每一次我们都能及时的纠正错误,因为犯错误不可怕,及时纠正了就好,这些能及时纠正都是离不开广大党员的一个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原则的现实应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