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时候,当时陕北延安召开了征粮会议,期间突然下雨打雷霹死了一个当时在开会的一个县长。之后有一个老农知道了这件事情,很不高兴,见人就说这个县长很好,老天爷不开眼,为什么把县长霹死了而不霹死毛泽东。因为他到处去说,所以被毛泽东身边的警卫人员听到了,他们就非常的生气,就想把老农给抓起来。但是毛泽东看到了这件事情,马上就阻止,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大家不要一听到群众的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去立案,甚至要打压,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一种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何时,都不能造成与群众的对立局面。而毛泽东是如何对待这个批评的?毛泽东直接找了这位老农,很亲切地问老农,你为什么说要把我霹死啊?之后老农跟毛泽东说,今年粮食减产,我们的庄稼粮食已经很少了,结果你现在开征粮会,还要征这么多粮,所以我心里对你有怨气。毛泽东听完之后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从征粮20万担减到16万担。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随后毛泽东又提出开疆垦荒,像南泥湾大生产等等,这样可以使根据地的粮食更加充沛。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一定要听得进群众们的意见,而且把群众们的意见很好地去解决。如果听不进群众的意见,就像毛泽东当年所说,这是神经衰弱的表现。
第二类,一些党员干部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模糊,不重视批评。因为他们未认识到批评的重要性。第一是有一部分的党员干部党性不纯,怕得罪人,觉得面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不想开展一些尖锐的斗争,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但是还是少说为妙,或者觉得领导职责内的事情也很多,那我们还是多栽花、少挑刺,和稀泥的一个办法,这样使大家对自己也没有抱怨。同时还有一些人是讲兄弟情面,而不讲是非曲直,搞圈子文化。
还有一类党员干部,他们天天忙于工作,根本未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每天忙于工作,有时候并不清楚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在哪儿,这不是说我们没有自知之明,而是源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种被事物表面所迷惑的不解。这些都需要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产党,要时刻的不断的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就像刚才提到的,要严于律己才行,这是第二类我们说党员干部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不重视的现象。这里也可以举一个例子,像已经被判死刑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因贪腐入狱,之后在死刑执行前,他万分悔恨地说,我多年都没有听到批评的声音了,都是歌功颂德,要是平时能对我多批评几句,兴许今天我也不会落到今日的下场。
领导干部长时间听不到批评、得不到警示,也与一些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导致党风、政风变质有莫大关系。其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来非常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党,在1980年的时候,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就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当时就对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要求,同时在党章中也明确的规定,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当中,要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我们要把关于党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章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加强组织的政治性、思想性、组织性和纪律性。
第三类,党员干部一团和气,无关痛痒地批评。而这一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和工作魄力的问题。首先一些党员干部觉得开展批评就会影响团结了,所以片面理解为,我们去关心人、尊重人,就是搞一团和气,不要指出别人的缺点,这样皆大欢喜。对于一些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觉得这样获得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共处。但是,我们说其实这样就像前面谈到的,只有对立统一才能真正的达到团结和和谐,而这种表面的虚假的繁荣,很多时候只是走过场,而真正把一些问题都隐藏在了下面。二是有一些领导干部觉得,如果一谈批评,就好好像抹杀和单位组织做出的成绩。其实,这种认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好像给改革开放摸黑、就好像给自己单位工作的成绩摸黑的观点是不足为训的。面子大于真理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也是我们说党员干部应该克服的。
就像刘少奇同志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生活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我们应当努力提倡这种方法,并且纠正有些同志那种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情绪。”就是一团和气这种表面上的和谐,我们一定要不得。
第四类,领导干部工作过于繁忙,压力过于大,所以很多人已经觉得不忍心对他们进行批评了。而这一类领导干部多是处于最底层、最基层的乡镇干部,因为整体工作的范围很大,工作非常琐碎,所以对他们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的时候,难度反而大一些。我们要确实承认,乡镇工作和生活条件是相对艰苦的,而且直接一线面对人民群众,事无巨细,很多问题都要亲力亲为去负责。有的同志下乡距离远,报酬待遇低,所以有些领导感觉不忍心再对他们过多地批评,或者是有一些干部提拔的机会很少,前途很渺茫,思想沉重,情绪波动很严重,心理又不平衡,所以有些领导就觉得,对他们也不想再过多批评,为了维持工作的基本运转。
当然,这些倾向其实都是需要被克服的。就像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共产党员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不管哪种原因,领导干部要克服上面谈到的四种拒绝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倾向,首先从加强每个人的党性入手,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摒弃一切的私心杂念,一切办事依据党性原则来执行。无论是一个组织或者是一个乡镇等等,如果没有积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它就是波澜没有起伏,犹如一潭死水,这反而会造成生机和活力的下降,使邪气上升,正气下沉,最后贻误党和国家的一方事业,危害一方百姓。所以我们要克服前面几种不良倾向。
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当时就是全党普遍进行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再教育,所以当时使全党同志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一致,为后面进一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宝贵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那在今天,改革开放进行到攻坚阶段,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历史新时期,所有同志们也应该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效的武器,来真正地促进党的事业的发展,真正杜绝党内这种纪律松弛、精神涣散的现象。
(二) 要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狠下功夫
要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狠下功夫,这里谈两点。
第一,专题民主生活会绝对不能走形式。要真正做到像习总提出来的,动真碰硬、揭短亮丑,又互相提醒、真诚帮助,真正做到红了脸、出了汗、加了油、鼓了劲才行。就像前面所谈到的,现在一些单位民主与批评的空气实际是非常淡薄的,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抬着、捧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出现各种问题是大家互相捂着、盖着,这样我们党内很多民主生活会,也变成了避重就轻地谈谈工作,或者是相互批评、相互褒贬,浮光掠影地提提希望。很多单位的民主生活会都已经变成了一个走形式的过程,这就是像毛泽东谈到的,这是使党内和机关的作风变成了庸俗化的一个倾向。所以我们要坚决屏除这种错误思想,真正使党的民主生活会发挥它的一个时效性,真正使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来推进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二,党的组织要坚持原则。在民主生活会过程当中要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要捕风捉影,强加于人。我们常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那要建立制度化的完善的党内情况的一种反映制度,疏通和拓宽上情下达的这种渠道,尽力去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领导干部要制造这种好的氛围,鼓励和保护其他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真正把党员开展自我批评的权利落到实处。因为这也是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只有领导干部积极的营造了这种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一个氛围,才能真正地切实纠正讲真话就遭殃,而讲假话有糖吃的不良现象。就像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的,“特别重要的是,必须鼓励、支持和保护自下而上的批评”,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批评。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一,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勇于自我剖析。这里谈到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二把手,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知错就改。只有他带头的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主官他有这样的“高姿态”和“低姿态”,才能使其他党员干部放下包袱、敢于开展批评。尤其领导干部在对待批评的问题上,一定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这里不仅要对个人问题勇于自我剖析,同时要对领导班子的问题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义务,对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勇于开展思想斗争,还要以平等的态度,正确的认真的细致的对待每一位同志的批评和监督,尤其在原则问题上,一定不能搞暧昧,更不能搞“家长制”和“一言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