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也不妨看一个以前领导人的例子,就是陈毅同志步行30多里地去赔礼道歉。在1940年的时候,当时任苏北抗日民主政权参政员的开明地主,他叫做施文舫,他参加完“苏北临时参政会”后找到陈毅来谈心,主要是为了反映区委委员谭启明贪污腐化、欺上瞒下、生活堕落的一种现象,当时是在群众中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因为施文舫为人直率,所以他当时非常激烈地指责陈毅,说陈毅你作为新四军的将军,为什么没有管好自己的干部。当时陈毅听后语气有些生硬地反问施文舫:“怎么?你来责备我?”施文舫听完觉得陈毅的态度有些意外,悻悻地离去。当天晚上,陈毅一直在思考白天自己做的这件事情,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妥。因为施先生他是反映我们干部的问题,但是他实际是对我们党的爱护,是老百姓对党的期盼,而陈毅觉得自己用生硬的态度对待了他,是非常欠考虑,所以陈毅当天晚上就来到了代表们的住处,准备亲自向施老先生去道歉,可是施老先生已经回家了。所以第二天一大早的时候,陈毅就带着警卫员步行了30多里地,亲自来到了施老先生家里,见到施老先生之后,是主动上前抱拳道歉,并作了严肃地自我批评。
当时施文舫非常感动,一定要留陈毅在家吃饭。在吃饭席间,陈毅也说,能交到像施先生这样的一个诤友,感觉是非常高兴的。事后,陈毅就嘱咐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的主任,对施文舫反应的谭启明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反应是真的。所以后来谭启明私印抗币代价券以及贪污腐化等罪被枪决。20多年后,陈毅还记得这件事情,在他63岁生日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六十三岁生日述怀》,又议起了这件事情,其中就有一句叫做“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从这我们可以看到,领导干部率先做表率,之后在群众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第二,领导干部要勇于指出错误,敢于批评,发挥导向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领导干部主动进行了自我批评,首先要敢于批评错误,除了批评自己之外,还要敢于批评错误,发挥导向的作用。当然了,对错误思想要做到有理有据的分析,并且指出其错误的根源。如果领导干部不对错误进行批判,那就会给其他的党员同志们造成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领导干部他可以默许错误的东西去蔓延,所以不正之风就会进一步发展,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勇于指出错误,敢于批评。
第三,领导干部要善于接受批评,并且有责任、有义务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氛围。因为领导干部大都居于一个单位的中心组,他的思想、见识,还有能力相对而言是高于普通群众的,所以很多领导干部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有理论有才华,但是听不得群众的不同意见,不能谦和坦诚。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年轻的领导干部需要去纠正的。当然,我们说领导干部一定还有义务形成一种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如果领导干部只愿意听好话,而不愿意群众的指责,久而久之,周围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吹捧而不自觉的政治环境,那就破坏了生动活泼的这种政治氛围。所以,领导干部要有意识地营造这种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四,领导干部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客观要求。这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辽宁省宗教局2014年4月份的时候,开始党组带头采取开门纳谏的方式接受群众的批评。对于党员干部这么做,群众的反应也是非常积极的,所以不久的时间就征求意见和建议共五类427条。所以,辽宁省宗教局先后建立各种制度和方案21项,解决了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帮助部分民族地区抢灾救灾,之后推进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等等的一些社会难题,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说,党员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要与密切联系群众结合在一起。
(四)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方法、掌握批评的智慧
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方法,掌握批评的智慧才行。这里首先要谈的第一点是适度,关于这个问题陈云同志曾经有过非常好的论述。早在1938年9月的时候,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延安抗大为即将赴奔赴前线的毕业学员发表了题为《论干部政策》的演讲时,就明确指出“上级领导人对下级的批评,务必要适当和正确,千万不要戴大帽子”。如果批评得过火或不正确,就会造成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的误解或蔑视。陈云同志进一步尖锐地指出,说当时就有一些党员干部,专门把任何问题都要过度地提高到原则的高度去,这是非常机械地看事情,我们在批评前一定要首先分出它是不是错误,第二个错误的大小和轻重,是否是原则问题,一定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而过于拔高错误。
其次,对于批评的艺术陈云也谈到,第二就是要谨慎,尤其是在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的问题上,更是要郑重、要谨慎、要细心地处理。因为你的简单粗暴可能会影响一个党员一生的政治前途,所以要像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那样去爱护党员。
陈云还说,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就是用人之道,即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和爱护人。共产党内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做到了解人、气量大,方能接受来自各方面批评和委屈,才能乐意并敢于主动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点,确实当前的党员干部应该确实把它落到实处。
最后我们要知道,批评是有技巧的,要使正确理解批评、理性看待批评、合理运用批评,把它变为一种艺术、一种责任、一种习惯。这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也应该进一步去磨炼的,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善于运用巧妙的批评,那就是学会鼓励人;适度运用诚恳的批评,那就是互相商讨来解决问题;乐于运用善意的批评,时而给同志们一些亲切的提醒;最后是科学运用无声的批评,沉默。当然,在出现原则性问题的时候,也一定要动用严厉的批评这个武器去谴责他。这是我们说领导干部要掌握批评的艺术。
这里我们不妨再看一个实例,就是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一次批评,毛泽东通过建议,把我们谁也不能头脑发热、独断专行、随心所欲写入党章,很好地处理了这次批评。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当时一些同志指责彭德怀说他有野心,背着党中央发动了百团大战,造成了过早的暴露了实力。彭德怀同志听完了之后觉得非常委屈和恼火,所以会后找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说需要交换一下意见。毛泽东把他带到了他居住的窑洞里,首先毛泽东是主动、真诚地对彭德怀表示了检讨。毛泽东说,我先给你做检讨,造成这样的后果,责任都在我,事先没有向你通气,事后又没有向你做解释,这个也是老同乡我的不对。同时毛泽东肯定地说,百团大战是无可非议的,接着毛泽东耐心的讲了有同志不满的原因,并且指出了自己和彭德怀各自存在的错误之处。
正是听了这番话,彭德怀气消了,他说同志间的了解信任是最高的奖赏,今天有主席的这番话,现在就是叫我去死,我也死而无憾了。毛泽东又上彭德怀多给自己提一些意见,彭德怀说,那好,那我们常说言不透,意不明,话不说完,心不静。那么我对你毛泽东,我也有一条意见,就是会前应该给我老彭打个招呼,叫我有点心理准备。最后彭德怀又非常郑重其事和饱含深情地说,他说你毛泽东,我彭德怀,他周恩来,我们在党内都要自觉地接受党的监督和约束,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几个谁也不能头脑发热、独断专行、随心所欲,否则势必给党、给人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如果发生了这种反常的事,那对我们来说,我们就是欠了党和人民的债,是有罪的。毛泽东听完之后很感动,他说彭德怀,你的话说的太对了,他握住了彭德怀同志的手,他说你讲得这么好,我要把你的这个观点写到我们的党章里面去。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这就是毛泽东很好的运用了批评的艺术,之后化解了问题,形成了党空前的凝聚力。
经过上面四点的分析,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央的大力号召下,每个党员重温我们党关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系列的思想的论述,坚持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严于律己,爱护同志,关心党的事业,就能够十分坦诚地、光明磊落地进行自我批评和对待来自各方面不同的批评声音,这必将促进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最后,感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